1、销售渠道多、覆盖面积广、线上渠道占比大:由于市场流通的体量巨大,因此代理和合作机构相对排他性会较小;多数艺术家同时拥有多家合作画廊,并分布于全球多个发达地区。
此外,线上平台销售渠道成为其销量的主力。传统销售买家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有限,而线上销售渠道覆盖面更广。随着artnet、artsy等线上交易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藏家愿意在线上挑选购买心仪的艺术作品,这将意味着这一批畅销艺术家的受众会越来越广。
他们的作品观念更为鲜明、视觉冲击感强,粉丝基数大,因此与其他传统艺术家相比,他们的作品更适合线上平台的销售。以草间弥生为例,其在artsy平台上的销售作品数量便达955件。
2.品牌合作频繁、营销手段创新:十位艺术家几乎全部与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即便是连非潮流艺术家的格哈德·里希特都被纳入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展览名单;另一位老牌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绘画风格则被男装设计品牌DEPOT3作为设计灵感,虽没有直接的合作,但间接看到了商业融合;而其余8位艺术家均与各类品牌有直接的跨界合作。可见畅销艺术家与品牌的联姻,能相互导流实现共赢。
其中,草间弥生、村上隆、KAWS与品牌的联系尤为紧密。他们的品牌合作跨及从潮牌Vans、川久保玲、Visvim,到奢侈品大牌LV系列、DIOR系列,以及Vougue定制版,甚至大众向的优衣库都是他们的涉猎范围;不仅如此,像谢帕德·费瑞、村上隆、KAWS更是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潮流品牌。
他们的畅销也源于他们的推广与营销的多元。除了与品牌合作,他们已不拘泥于传统的画廊推广模式。他们不仅利用社交媒体培养自己的粉丝群体,还善于创造话题性事件。他们不仅是传统的艺术家,更像是艺术界的明星和网红。
3. 目标受众广、购买门槛低、创造新的藏家门槛标准:考虑到藏家或收藏机构对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影响,在传统的一级艺术品市场中,画廊通常会对买家进行甄选,在作品有限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将作品售给博物馆和大藏家;而这个现象在这些畅销艺术家身上表现得不那么显著。虽然他们通常也很愿意被具备影响力的买家收藏,但基于突破的理念和惊人的产量,一般普通买家往往也可以轻松买到他们的作品。
近期,班克西在社交网站的个人页面上宣布:“我开了一家店,叫做Gross Domestic Product,贩卖艺术、家居用品,以及失望。”这意味着不用通过画廊,人人都可以直接网购到班克西的作品。而更绝妙的是,班克西再次改变了游戏规则,重新制定藏家的入选门槛:其网店的商品不仅施行限购,一人一件,购买前还得回答班克西设定的问题“为何艺术重要?”,答案还不可超过50字。该答案将交由独立评审审核,必须切题又有原创性。只有通过审核者才有购买资格,且购买作品不可转卖图利,一但被发现,将有权拒绝出售。因此,虽然藏家的购买门槛变低,但也并非绝对的无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