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http://www.socang.com   2019-09-10 13:42   来源:美术报

赵无极 银河(09.11.1956)

162.2×114cm

布面油彩 1956年

(佳士得2019上海秋拍 估价:人民币3800-6800万元)

   大凡玩收藏的藏家,都会有这般惊人一致的感受:自己与某件藏品相遇,往往是始料未及的。换言之,自己压根儿没想到,今天会遇见这件藏品,以至而有幸来收藏它。其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收藏的一个特性:收藏,本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言收藏“美丽”,是因为收藏行为本身就是高雅的举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收藏古董尤其是收藏文物,哪怕有一定的基于物质价值的期待,也多少是一种尊重文物、善待文物、保护文物的举止。而尤其通过对这些附着于文物身上其历史的文化的科技的工艺的诸多元素的发掘、研究和欣赏、整理,这鉴藏的过程不也就成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这个过程,何其壮观又何其“美丽”。

   / 非追到手不可 /

   如果说,“邂逅”是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的话,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分明就是一场“邂逅”。是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能够流传下来的那些藏品,本身就已经够幸运的了。这些藏品,过去在某些人手里,你其实并不知情,但或许某种机缘巧合,被你撞见了,且因为自己陡然生情而喜欢了、爱恋了、收藏了,从此,你也就成了它们的主人。将这一场景称之为“邂逅”,是不是很浪漫很富诗意呢?只是,这样的机缘可遇而不可求。

   对藏家而言,与藏品的“邂逅”,注定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而这样的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面对藏品,对于没有准备者亦即对其一无所知者来说,充其量只是“瞥了一眼”的匆匆过客,就如“音乐对于非音乐的耳朵,不是对象,没有意义”一样。是的,真要在转瞬即逝的机遇里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藏家关键还得对相关藏品有全面、细致、精准的了解和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也。事实上,只有你看懂了,你才能与之沟通;你沟通了,你才会下决心亲近;你亲近了,你才会下定收藏的决心。前不久,笔者去井冈山一培训机构参加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前的一天晚上,我去街上溜达,经过一家古玩店时,为一只吉州窑的婴戏刻花黄釉斗笠盏所吸引,我径直走进了店里。因为对吉州窑有过系统的研究,也鉴赏过不少的实物,因而,我初步认定其是吉州窑的真品。与店主聊了几句以后,她打开柜窗,让我欣赏。拿在手上,定睛细看,但见这只吉州窑黄釉斗笠盏,显得灰扑扑的,除圈足外,都罩满玻璃质黄釉,釉质透明,开细碎裂纹——当是呈现了时间磨蚀的风霜,或者说,就像在黄釉外面罩上了一层薄薄的沧桑云雾,别有一番暗晦沉潜的历史嬗递感。尤其是在盏内壁刻三小童在莲纹中嬉戏的画面,刀工老练纯熟、流畅洒脱,明显受耀州窑的影响。经了上述谨慎细微的鉴定,又鉴于吉州窑就在江西境内,这只黄釉斗笠盏出现在这里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于是,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我便与店主人讨价还价起来。鉴于当下收藏品市场并不景气,一些藏家尚未对吉州窑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我竟以较低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

   / 过眼即为拥有 /

   在笔者观之,其实,所谓收藏是一场“邂逅”,更是对“过眼即为拥有”之收藏观的生动诠释。一个简单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任何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权势,也不论你有多大的实力,你都不可能将所有藏品都独自占有,更而况,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定数的。传说中的《兰亭序》真迹,不也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带入了坟墓吗?可最后除了《兰亭序》被生生毁坏,唐太宗又怎能真正得到?不错,因为时空的流转,因为财富的聚散,因为人情的翕张,都赋予藏品以一定的流动性。事实上,唯其藏品流动性特点,方才展示其共享性特点。因此,玩收藏者大可不必因为收藏不起也收藏不到那些“新、精、稀”的藏品而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只要我们端正态度而树立起“过眼即为拥有”的观念,那么,照样可以将收藏玩得风生水起、“盆满钵满”,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在某一方面积淀起来的丰厚的鉴藏知识而比其他藏家玩得更通透更尽兴也更有意义。

   一位玩收藏已近50年的朋友,虽然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所藏无几,但在收藏领域他却被人尊称为“不是专家的专家”。他玩收藏,是受了当年一位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的老乡的“怂恿”和点拨。尔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今,朋友圈内,若有人碰到高档的藏品,必请他过目;即便是外地一些古玩城内开古玩店的店主,也常请他掌眼。依他的说法,其眼力来自于“多跑多看多摸多请教”,像国内的一些国家博物馆和部分重要的私人收藏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即便是国内的一些大拍,他也总是想方设法前去参加。不仅如此,他还与国内的一些重要鉴藏专家保持着联系。他告诉我:“收藏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你拥有了多少件藏品,而是你对藏品了解了多少。因为只有你懂它们,它们才会走进你的心里,反过来,你才真正拥有了它们。”细细涵泳一番,觉得颇耐人寻味。想起国内有几位顶级的收藏家,诸如张伯驹、孙瀛洲等,他们一生收藏颇丰,可最后竟将所有藏品捐献给了国家,你能说他们排斥收藏而一无所有吗?“过眼即为拥有”,其实,他们才是收藏最富有的藏家,他们才最懂得收藏的真谛。

   “收藏,本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并非一句空话。它至少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钱多钱少,并非玩收藏的主要制约因素。武装自我、提升自我,与藏品展开更多的互动——不要单纯从物质上去占有它而力求从情感亲近上去靠近它,从文化肌理上去剖析它,从历史讯息上去挖掘它,从工艺特色上去琢磨它,从科学元素上去汲取它,我们的收藏才能因此而立体起来、活泛起来、清朗起来、美丽起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收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