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的行业黑话入门口袋指南
http://www.socang.com   2019-08-12 15:10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
马格利特作品《这不是一只烟斗》(1928)展现了图形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社会理论学专家埃里克斯·鲁尔(Alix Rule)和大卫·莱文(David Levine)2012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国际艺术英语》(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的论文。他们用计算机对过去13年来的英文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认为艺术行业大量使用花哨而没有内涵的词语。该观点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相较英文而言,中文的规则更加非逻辑和模糊。语言的不规范在中文艺术圈中似乎同样流行。而“包装”和“营销”的需求更是推动这种趋势的一大社会动机。 

  当他们抛出那些“主义”和“流派”时你是否“不明觉厉”。从评价作品到讨论拍卖,艺术圈有专属的语言密码。这些词汇赋予他们一副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也有人为了吸引眼球而滥用它们。但其实每个领域或学科都有自己专业术语,如果离开它们,一切讨论将举步维艰。 

  下面这些词汇经常在艺术报道、评论、交易和交谈中出现,它们中有不少在实际使用时意义模糊或者名不副实。如果你是艺术小白,请收下这份入门口袋指南;如果你是喜欢黑色幽默的业内人士,请笑纳我们精心打包的自嘲段子。

  艺术家 

  独立艺术家 

  已经两年没有进账的艺术家。由于找不到画廊代理自己的作品,他们逐渐养成了一人分饰艺术家、经纪人、销售员等多种角色的独立生存能力。 

  青年艺术家 

  跟年龄大小无关,简而言之就是“知名艺术家”的反义词。 

  借鉴 

  一件很多艺术家不愿意承认的事情,一种铤而走险的学习方式。苏富比(微博)拍卖行董事菲利普·胡克作了精准的举例:借鉴 + 讽刺 = 波普艺术,借鉴 - 讽刺 = 剽窃。 

  红遍全球的艺术家 

  即Instagram有百万粉丝的艺术家,或者单件作品拍卖价格达到千万美元级的艺术家,他们通常还爱好讽刺网络营销和消费主义。

  

1] [2] [3] [4] [5] [6] [7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圈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