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载金石意趣与人文精神的全形拓
http://www.socang.com   2018-08-30 16:08   来源:收藏快报 葛海洋/山东滕州

 

 

图1

  宋代以来,金石是文人书斋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之一。三代秦汉器物的真伪甄别,酌定铭文内容、审断器物年代,皆需要进行稽经证史般的考证。故而金石研究自兴起之初便与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古文字学、训诂学、古器物学与历史学等学术功力的综合较量。

图2

图3

图4

图5

  金石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古远而又精致的器物,所以在艰深学术之外,又体现出神秘而又迷人的一面,文人士大夫对金石趋之若鹜,深在情理之中。以往青铜器常常被深藏,秘不示人,而拓制多仅是铭文或部分纹饰,原器非亲近者很难得观。以青铜器为主要施拓对象的全形拓出现之后,外人通过展观拓本便得以一窥究竟,见拓如见器,这是以往所未有的。全形拓的流行也与好赏器、好雅玩、好书画的文人传统有着密切的渊源。 

  全形拓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又名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传拓技艺中最难的一个分支,也是传拓艺术发展的巅峰。它以墨拓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素描、剪纸、刻纸、裱拓等技术,利用西方透视原理,凭借墨色的浓淡变化,形象具体地将金石器物的立体形象完整地传拓在纸上,使之呈现出古器物的逼真状态。 

  全形拓一术,发轫于嘉道,流衍于清季,及民初而臻于极盛,后虽式微,现今势起。这种技法经由陈介祺、周希丁、马子云等名家推广传播,传到了全国各地,为金石专家和风雅之士推重,风靡一时。 

  育阳第一铜鼎(图1):双附耳,有盖,圜底,三蹄足。器腹部铸铭文“育(淯)阳第一铜鼎容一斗七升半有盖重十五斤八两宛啬夫让工买造都吏成监”字。通体仅腹中部饰凸弦纹一周。铭文释为:育(淯)阳,第一铜鼎,容一斗七升半,有盖,重十五斤八两,宛,啬夫、让,工、买、造,都吏、成、监。 

  西周青铜簋全形拓(图2):高26.3、口径20.9、底径22.2厘米。器身椭圆,子母口,盖呈覆盆状,有圈形捉手,鼓腹兽首耳有珥,圈足下置三伏兽状足。盖及身饰瓦纹,窃曲纹,顶饰蟠龙纹。圈足饰重环纹。 

  西周兽面纹青铜觚全形拓(图3):通高35、口径17、底径9厘米。喇叭口,腹稍外鼓,高圈足。器型细高,台式圈足。腹及圈足饰以饕餮纹,眼珠外凸,腹部饕餮纹以竖棱为鼻。 

  春秋青铜甗全形拓(图4):通高42、直径32厘米。甗为上下分体,上半部甑有双曲扳耳,腹部有起筋棱线,从口沿处起至下腹部,有三组环带状,饰有蟠虺纹,底部有中心“十”字纹放射形漏孔“箅”;下半部鬲,肩部有双环,腹部起筋。 

  汉代瓦纹盖豆全形拓(图5):通高45、口径16、宽23厘米。豆盘与盖扣合呈扁圆形。子口较直,深腹微鼓,上腹置对称环耳,圜底,中长柄。上置盖,盖面圆弧,圆形捉手,倒置犹如一件矮柄豆。整器饰瓦纹。 

  全形拓以立体形式于书卷之上构建出器物的幻影,制作出器物本身,在书卷上展现,满足了士人对器物的追求与对书画的爱好,最终以一种“卷器咸陈”的方式于纸上全面呈现了古器物的状态。古器真实,掠影虚幻,卷上的器物虚实相生,士人心中所想象的古代宛若眼前。全形拓素来以其优美精到的捶拓技艺、古雅深厚的文化底蕴、珍稀珍贵的历史价值为世人钟爱,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全形拓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