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里面过生活 文房里面看中国
http://www.socang.com   2018-06-07 15:41   来源:中国收藏网

 

 

樊军民 和田玉籽料罗汉笔架

  不止是玉雕,整个拍卖行业,文房用具都是大项。 

  很多人会心生疑窦,时至今日,连写字的人都没几个,文房用具真的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提出这种疑问合情合理,毋论文房玉器,今日连玉器的应用场景也着实有限,玉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等同于手镯和吊坠,被当作饰品的代名词。全球文化合流大背景之下,所有人吃、穿、用、度愈发趋同,这便让传统中式的仪轨一点点被挤压。生活场景缺失,自然,玉器和人们生活结合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 

  现代中国,所有人知道玉,但并不是所有人懂得玉。

范栋强 青玉云龙纹双耳香熏

  中国特有的书法系统促成了特有的文房用具的诞生。现有常见的文房玉器诸如水洗、镇纸、印章、香炉,哪一件不是毛笔书写时需要用到的器具?而如若采用西式的用具,它们都只能是摆设,因为没有实际的需要。

冯钤 碧玉 和田玉茶具一套

  文房玉器其实更特殊,很难说它是纯粹的实用品,古代普通阶层拥有玉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王公贵族,玉器制作的文房器皿对他们而言也算得上是稀缺资源,因为有且只有在中国,玉器承担了太多意义,无论是物质属性还是文化属性,无论是经济属性还是政治属性。所以,文房玉器一定是兼具实用和审美的。

高俊华 翠青竹韵鸣蝉香插

  稀缺、实用和审美三者融合在一起,直接促成了大家对文房玉器的推崇。发展到今天,文房玉器实用的一面再次受到挤压,毕竟使用毛笔的人少之又少,但稀缺和审美依旧能够起到加持的效应,即便不用,它们也是文化感十足、品位极高的装饰品。这些,正对物质极度丰富、精神饥肠辘辘现代人的胃口,所以,文房玉器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奇怪。

顾永骏 顾铭 和田玉籽料人寿年丰摆件

  再就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体系。西方工业革命让人和土地分离,直接导致工作的地方和个人生活的地方明显划分开来,也形成了当今社会演变的主流模式。好处很明显,工作生活各自分开,彼此互不影响。坏处也明显,对于不受自己控制的办公场所,你很难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气质去大肆布置,更不可能将贵重的物品置于其中。中国的古代不存在这个问题,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多依附于土地,家和工作的处所很难完全剥离,所以书房的重要性和西方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和田玉籽料板桥听竹链条壶

  简单而言,书房承担了起居室和办公地的双重功能。这样的情形下,对于书房布置的需求是强烈的,兼具实用和审美的文房玉器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俞挺 青玉蕉叶如意纹薄胎碟

  大量的文房玉器也就这样被消化应用,成为主人门面的装点,或者的确成为其心灵的陪伴。文化濡染之下,即便现当代西方文化占据主流,但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认知、有情结的人,还是一定会在书房里添置文房用具乃至文房玉器。

李海涛 和田玉籽料祥云出岫仿太湖石摆件

  最重要的其实在于,文房玉器不仅仅是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器本来就是古人用以和天地精神相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器以载道,再细致一点,莫若“炉瓶三事”。正因为大家知道玩器养志的重要性,也才诞生了像《闲情偶寄》、《长物志》、《遵生八笺》这样的著作。它已经彻彻底底上升为一种群体文化,对器物尤其是文房用具的高要求、高审美,实则还是出于古人对自己生活的讲究。

瞿利军 和田玉籽料独钓金秋鼻烟瓶

  无论时光如何变幻,空间如何辗转,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如果出于精致生活的考虑,文房玉器依旧不可或缺,从一件件文房玉器里,我们更能感知中国的内蕴,风雅。 

  所以,文房玉器的存在,是一种符号,一个提醒,是事关中国生活的极致表达。

杨光 和田玉籽料兽面纹如意活环双耳瓶

  自2016年春拍开始,北京正道就深耕当代玉雕文房市场,呈现了中国首场“当代玉雕文人书房雅器”专场拍卖,经过三年五个专场的持续推广,当代玉雕文房市场日趋火热。 

  2018年正道春拍的文房专场作品,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结合,均可用于文人书房陈设或实际使用,主要分为印章、香道、茶器、文房用具等,形态各异,小巧而雅致,却都是文人书房中的案头雅玩,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杨文双 碧玉达摩摆件

  北京正道2018春季拍卖会 

  见喜:当代玉雕文人书房雅器专场 

  揽胜:当代玉器臻品专场 

  品德:当代玉雕名家精品专场 

  集萃:当代玉雕名家精品私洽展 

  京华器象:苏然京派宫廷玉作雅集 

  预展时间:2018年6月08日-6月10日 

  拍卖时间:2018年6月10日 13:30 

  展拍地点: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7号) 

  预约品鉴:010-64608966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房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