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坛元青花罐盛银器窖藏
http://www.socang.com   2019-01-07 14:39   来源:《收藏》杂志

  1966年,镇江地区金坛县湖溪村群众在修建渠道过程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罐,罐口上盖一件夹层大银碗,罐内藏有各种银器50余件。这批东西最初送县财政局保存,后由镇江博物馆收藏,并对窖藏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

 

 

元青花云龙纹罐


  ▌元早期青花罐

  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罐高26厘米、口径22.2厘米、腹径35.5厘米、底径20.2厘米。直颈,方圆唇,鼓腹,平底。罐颈饰斜方格纹,器肩一周饰杂宝花卉覆莲纹,腹部饰双云龙纹,先刻再绘青花。龙小头细颈,身姿矫健,三爪强劲,腾跃云中。罐胫部饰仰莲纹。胎体厚重,施青白釉,莹润光泽,积釉处呈青绿色,釉面能见密布的雾状气泡。罐内涂胎浆水,厚薄不一。器底见火石红斑。青花釉色浅淡,有黑褐色斑点,并显现“锡光”。 

  此器的特点是先用刻划工具在坯胎上刻划线纹作为分隔线,在线纹内刻划纹饰,然后以钴料绘画,刀法简练。景德镇湖田窑南岸出土的元代早期产品仍用刻划花装饰,纹饰较宋代简洁,但刻痕较深,说明元代早期瓷器制作还沿袭有宋代的一些做法。 

  ▌丰富的银器窖藏

夹层大银碗

  夹层大银碗 碗为夹层,通高7.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7厘米。外层底心镂空梅花纹,纹饰旁刻有“沈万贰郎”款识。此件银碗出土时盖在青花云龙纹罐上。

银小碗 造型为直口、圆腹、圈足

  银小碗9件 分两种:一种直口、圆腹、圈足,计7件。通高4.4厘米,口径9厘米。另一种直口、圆腹、小平底,2件。高2.8厘米,口径7.8厘米。每件小碗的外沿都有银匠的戳记,如“董乙郎”“林子成”“张四郎”“陈子 ”“朱五郎”“聚□□”等,其中2件外底部刻有“时宅行嫁”和“阳陆□□”的款识。

银小碗 造型为直口、圆腹、小平底

莲花形银盏

  莲花形银盏 整体为莲花形,高4.6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3.9厘米。十二曲菱花形口,腹部弧收,圈足较高,外撇,十曲菱花形足。外壁压印二层莲瓣纹,内底印莲蓬纹。

梅花形银盏

  梅花形银盏 整器为梅花形,高4.5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3.9厘米。五曲花口,腹部弧收,圈足较高,外撇,五曲梅花形足。盏壁压印两层梅花纹饰,内底印一朵梅花。 

  盏的样式延续宋代形制,如江苏溧阳平桥南宋银器窖藏出土的莲瓣形盏与此窖藏莲瓣形银盏相似。此类盏当为酒器,称为散盏。四川南江县玉泉乡欧家河窖藏曾出土类似银盏,盏口沿錾刻长铭一周:“两司库管银打造到清酒都务散盏一百只,共重百玖拾贰两陆钱半。嘉定二年(1209年)十一月十五日银匠辅显之、李三一监管逯定,范世昌”。

教子升天杯

  “教子升天”银杯 高3.9厘米,口径6.8厘米。直口,圆腹,圜底。杯外壁饰一螭虎,螭爪攀在杯沿,长身用力撑住杯壁,耸身蓄势,准备腾身跃起。杯口沿有“范婆桥西徐二郎花银”的戳记,另有一处戳记待辨。 

  以龙首或兽首衔杯为把手的做法最早见于铜器,此杯造型与纹饰是宋代开始流行的“教子升天”,宋以后,教子升天依然是银器中流行不衰的题材,一直延续到明清。

阿拉伯文银盘

  阿拉伯文银盘 高1.6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3厘米。板沿,浅腹,平底。底部刻有阿拉伯文的回历纪年铭文,经译为回历714年1月,即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葛华甫宅顿丘郡记”银盘

  “葛华甫宅顿丘郡记”银盘 高1厘米,口径16.6厘米,底径13.1厘米。形制与上同。在内底双钩线刻“葛华甫宅顿丘郡记”铭文,内底边刻“盘盏壹付重伍两肆分”。 

  此盘上刻盘盏一副,盘与盏是酒器中的一种固定组合。金银盘盏流行于唐代,盘与盏的纹样一般是一致的,盘为素面,盏也应为素面,窖藏中出土的素面小银碗有可能是与盘配套使用的。

梵文银盘

  梵文银盘 高1.2厘米,口径16.8厘米,底径13.8厘米。形制同上。盘口沿刻一周回纹,盘内底及一周压印梵文,为六字真言的首字“嗡”,周围一圈为韦驮之降魔杵纹。

凸花人物故事盘

  凸花人物故事盘 高1厘米,口径17厘米。形制同上。盘口沿刻一周云纹,盘内底刻凸花人物故事,整个画面以细云纹为地,花朵、人物、楼台等纹饰高凸,从故事内容看,似为“唐明皇游月宫”体裁。盘外腹刻“徐宅造匠”款记。 

  银镯8只 镯作串珠状,其中镯两端印龙首纹者7只,作龙头者1只。镯上印有银铺号记和银子成色,如“集庆阳四”“金陵姚记”“鲍浪记”“花银”“十分银”等。珠径0.5~0.8厘米。

银镯

  这种作串珠状的镯称“连珠镯”,是元代金银手镯的流行样式。连珠镯分空心和实心两种,此款为实心,模具成型,分量较重。

银锭

  银锭4件 作元宝状,底近平。长7厘米。

银条

  银条12根 横截面作半圆形,每根长短粗细不一,长12~15.5厘米。 

  元代,白银已作为货币流通和使用,民间对于借贷、劳务报酬以及日常交易等都有用白银的。当时用作货币的银子铸成银锭和银条等样式,分量不等,银条可以随需截取。

银缠钏

  银缠钏 作多环连续的缠臂金。缠钏朝外一面呈弧形,头部用粗丝缠作活环与下层的连环套接,用来调节松紧。通体光素无纹。宽0.8厘米,厚0.1厘米。 

  缠钏是古代女性缠绕于臂的装饰,苏南地区明墓中出土有与此相同的银缠钏,出土时套在死者的手臂上。 

  此外,这批窖藏银器中还有戒指、银匜及其他器皿等,出土时均已残破。匜原本是古礼器中的盥洗用器,配合盘使用。元代时的匜往往和盘盏、玉壶春瓶同出,当为酒器的组合,此时匜用于挹(yì)、舀、斟、饮。 

  镇江在元代为镇江路总管府,下辖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居住本地的少数民族很多,有蒙古族人、回族人、维吾尔族人等。从金坛元代窖藏中出土的青花云龙纹瓷罐及50余件银器看,它们不是一般平民所拥有的,其主人应是城内官员或地位较高的蒙古人。根据考古工作者对元代窖藏器物的排比研究,认为元代窖藏埋藏时间大部分在元代中晚期。《元史·顺帝》载:“至正十一年五月辛亥,颍州妖人刘福通为乱,以红巾为号,陷颍州”,“八月蕲州罗田县人徐贞一,名寿辉,与黄州麻城人邹普胜等,以妖术阴谋聚众,逐举兵为乱,以红巾为号。”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攻占杭州。可以想见,在红巾军席卷江浙之际,居住金坛一带的权贵们仓促间把家里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物品埋入地下是情理中事。由此亦说明,元代青花瓷器及银器在当时就属稀少贵重物品,否则不会被窖藏的。 

  ※ 本文根据江苏镇江刘丽文《江苏金坛元青花罐盛银器窖藏》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3年《收藏》09月刊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坛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