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青铜器物的简解
http://www.socang.com   2018-03-12 17:11   来源:网络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地纹: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夔 kuí 【名】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

  饕餮 tāotiè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左传·文公十八年》

  饕贪而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吕氏春秋·先识》

  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 饕餮之徒

  觚: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盉

  (音和)《说文》:“盉,调味也。”王国维《说盉》:“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和之而注之于爵。”玄酒即水。

  斝

  (音甲)古代的一种酒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沿至西周初期。斝的形制变化不大,多为圆体、三足。

  爵

  古代的饮酒器。其造型一般有流、尾、鋬及三尖足。青铜爵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中期逐渐消失。

  [鋬] pàn 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周凫尊……有流有鋬。”

  尊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罍

  古代的盛酒器。最早见于商代晚期,流行至春秋时期,有圆体和方体两种形式。

  [罍] léi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盥洗用的器皿。

  云雷纹

  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纹,圆形为云纹,方形为雷纹。

  小臣

  在殷及西周早期是一较高的官职,此官名后常随以私名。西周中期后此官职地位下降。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对铭

  铜器研究中的术语。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盖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时在盖和器上铸有文字内容、字数及字体完全相同的铭文,称为对铭。

  [簋] 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几种青铜器物的简解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