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宏:用时间去雕刻,做新时代匠人
http://www.socang.com   2018-01-23 13:58   来源:中国收藏网
   “用时间去雕刻”这是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张建宏在观止艺拍直播做客的过程中,反复被他提及的话。在担任着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众多职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行业内有口皆碑的玉雕大师,更是一位专注于心的匠人。与和田玉相见、相识、相知,决定了张建宏长达二十余年的创作之路。多年的艺术沉淀背后是他蕴藏着温度与生命力的作品,不仅耐人寻味,更对业界影响甚远。
 
从苦学技艺到独自创业
   张建宏出身于江南水乡周庄。自幼受当地人文环境熏陶,酷爱东方文化艺术,尤其喜欢古物、书画等文玩件。从籍籍无名到登上玉坛之巅,张建宏的成长和他的作品一样,靠的都是时间的历练与揣摩。
  初入和田玉界,张建宏是从王忠建工作室的学徒开始。“我们那个时候学三年帮三年,六年这是基本功,也是老传统”。艰辛的学徒生活,不仅为他今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他心中磨砺出对玉雕的一股韧劲和一份执着。张建宏在观止艺拍的直播中告诉我们:“手工艺都是十年磨一剑练出来的,需要的是精心,静心。”
  与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张建宏也把今日的成就一部分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从买原石到参与其“赌性”,对手工艺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沉得住气”是基本要求。当然前提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一早起来便趴在机子这头开始雕刻工艺,一坐便是四五个钟头浑然不知,张建宏特别享受这个过程中的专注,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着。他说:“我们有时候在雕刻,会很认真思索怎么样去理顺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出现,经常会吓一跳。”
  正是这样一份专注和严谨,2004年张建宏有了自己的琢石工作室。“发展至今从未想过要做得多大多好,就是把这二十多年来的大事小事都认真做好,工作室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壮大”。当直播中问及如何拥有今天的成就时,张建宏如是说道。
 
用传承与创新去雕琢
   作为江苏土生土长的玉雕艺术大师,张建宏的身上流淌着“苏工精神。”“苏工”的精巧从明朝便有所记载。《天工开物》曾提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从明代开始成为经济中心,号称江南首都,人们生活富足,喜爱潮流之物,于是以玉器为代表的高档消费品便极度盛行,这也恰恰促进琢玉文化发展。
  从古时候为帝王宫廷进贡玉料,加工玉器至今,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用鬼斧神工成就了不少惊为天人的大作,也为苏州玉文化奠定了扎实基础。也正是这份深耕于土壤的基因,让张建宏的作品中蕴藏了传承的情怀。而玉雕大师张建宏如今的成就,除去单纯的传承延续之意,又多了几分创造与革新。
  1994年张建宏初涉仿古玉雕工艺,在玉雕厂的这些年中,他深入理解了这门传统艺术,也逐渐领悟到:“工”是一切艺术的骨架、是一件作品的根茎,“艺”是作品的花和叶,是作品灵魂和气质,体现了作品的生命价值。所以“工”与“艺”缺一不可。而在已经拥有了扎实功底的基础下,如何体现“艺”、表达作品的独特灵魂,他开启了二十余年的创作和钻研之路。
  张建宏在观止艺拍的直播过程中为我们介绍道:“苏工”的飘、空、灵,分别指的线条飘逸流畅舒服,作品富有层次感且灵气逼人。从2004年成立工作室起,张建宏逐步实现了自己艺术理想的一片天地。空闲时,他经常参加些行业内的协会活动,和大家一起探讨玉雕工艺,在此过程中他的作品也受到了玉雕圈内专业人士的广泛观注和好评。
  在雕刻工艺上,他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布局和雕刻手法,这是与传统玉牌创作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限度体现玉质缜密、细腻、润泽的一个非常好的雕刻方式。除了雕刻主体、背景、边框等多个层次之外,他还融入了深(远)景、中景、近景等现代美术的透视方法,用深(高)浮雕、浅浮雕和薄意雕刻的传统手法加以体现。他利用学到的现代美术理论和知识,大量运用阴与阳、空与实、疏与密、方与圆、线与面等艺术手法处理,更好的表达出各种题材的艺术美感和创作内涵。而一切的创作设计又从原材料本身条件出发,符合苏州雕工去除瑕疵、保留完美的特质。
  形成特定的艺术风格是一个玉雕人真正完成从“工匠”到“大师”的飞跃与升华。张建宏用独特的艺术创作诠释了“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老传统打磨下的看料高人
   很多人将张建宏称为“看料高人”,这个称号也是从某种程度上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一种认可。和现在买个机子两个月就能上手的快工业模式不同,在张建宏拜师学艺的那会儿,学徒3年的期间内是不会让你干活的,敲工具、烧工具,一做就是三个月,还要承担起帮师傅烧水等一系列杂活。正是在这样的老传统打磨下,张建宏才有了如今的扎实功底。
  张建宏说:“做到现在,很多原石我们看一眼就能知道它的产地。” 在观止艺拍的直播室中他向我们详细讲解者和田玉的种类和特征。和田玉按产出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原生矿(“山料”)和次生矿(又分为三种:“山流水”、“子料”、“戈壁料”)。不同产地的产出环境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和田玉的品质上会有所不同。根据其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颜色区别,玉种可分为清白种(冷光)、黄白种(暖光)等。
  市场上对于和田玉的追捧持续不退,其价值也是逐步攀升。不少消费者将和田玉视为收藏佳品。张建宏向我们透露,稀缺性和田子料在过去十年间其价值翻了近10倍。所以从保值角度出发,和田玉确实值得收藏。
  然而和田玉也存在“一刀穷,一刀富”的赌性。所以玩玉多年的张建宏大师也提醒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特别是在买料之初便要知道是玩料还是赌料还是切料。“买那种明料,虽然价格比较硬,但没有输的概率,可以把风险规避掉,通常有10%-15%的利润就已经很不错了。”张建宏这么说道。在玉雕行业游走多年,张建宏早已拥有了平和的心态,沉心静性这无疑是张建宏修得如此高艺术造诣的灵魂所在。
 
新时代下的匠人精神
   张建宏曾参与拍摄过一个江苏卫视昆山电视台的专题片,详细记录了他制作一个成品玉器的过程。从买原材料,到切料,去绺,设计,整型、雕刻,打磨,成品,评奖,前后总共耗时四个月左右。很多人觉得这太过漫长,张建宏则不这么认为。“和田玉每一块玉都不一样,不会给你重来的机会,你需要因材施艺,这是我们一直在学的东西,所以看到不同的料,不同的皮色就要知道最合适做什么。”直播中张建宏反复向我们强调:“不要为了利益追求短频快”。他还在观止艺拍直播室和我们分享了行业里的至理名言:石头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磨玉石,玉石磨死人。
  不得不说当代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工厂化的出品逐步替代了手工艺,在效益加倍的冲击下,工匠们也开始心浮气躁。“追求短频快,可以及时带来利润,但忽略玉的品质和灵魂,雕出来的东西没有味道,不灵动,非常死板。这一点是我们当代玉匠很缺乏的,这个社会太浮躁了。”说到这个张建宏的神情不免有些落寞。数百年的传承文化,雕刻工艺是一门全在手上,在心上的技术活,不由得半点偷工取巧。张建宏呼唤“匠心回归”,把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花更多的时间去雕刻,每天重复的做同一件事,但是这种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恰恰是在重复中,我们的手艺变的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花样和创意。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一行,张建宏向我们演绎着新时代的匠人精神。
  直播的最后,张建宏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琢石工作室。从选料、切割到成品,这里的每个工种都被细划在不同的工作间,足以看出这位匠人的一丝不苟。在张建宏看来,每一步都不能疏忽,只有经过精雕细琢的玉,才是生命与灵魂的结合。正是这份态度,成就了张建宏中国玉石雕刻界大师级的行业地位。
  “观止艺拍艺术名人直播间”后续还将会邀请更多大师做客现场,与大家共同探寻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雕刻,新时代匠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