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收藏孕育新动向
http://www.socang.com   2017-08-04 12:04   来源:中国美术报

  影像市场呈现板块化格局

  谈到影像收藏,北京华辰拍卖的影像拍卖专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影像专场拍卖并非华辰第一:2006年国际艺术市场刮起中国当代艺术热,中国当代影像中的“观念摄影”作品受到海内外买家热捧,许多大拍卖公司都纷纷开设了影像专场。然而这股热潮仅维持了一年多,这些拍卖公司所开设的影像专场如同昙花一现,影像作品转而进入杂项专场,只有华辰的影像专场坚持到今天。10年来,据华辰拍卖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年成交额已从500~600万元增加到了2500万元,单件拍品的最高价也从2006年的30多万元提高到了200多万元,由此可见,中国的影像艺术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藏家、投资人和资金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影像收藏10年来稳步增长,却只有华辰的影像专拍硕果尚存?这与影像收藏市场的板块化格局有关。华辰的影像专拍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鸡蛋都放在“观念摄影”这一个篮子里,而是采取了板块化的多元组合策略,同时经营当代影像、老照片与影像史上的经典作品这三大板块。其中,老照片堪称中国特色之一,而华辰在这个领域的经营上更胜一筹,而这也许就是其之所以能坚持10年的奥秘所在。

  多年来,华辰倾注全力对那些内容庞杂的老照片进行搜集整理,既找到了买家的兴趣所在(如今年春拍重点策划了“戏曲影像”“广州地区影像”等专题),又在学术层面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显著成果:首先,从静态的风景、建筑、人像、地域风情到动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拍卖图录成为影像史料的参考资料;其次,为许多看似无主的图像找到了作者,从而填补了早期中国摄影史上的空白。如今年春拍的华辰影像专拍中,以40万元的落槌价夺得全场最高价的是一组40张拍摄于1865—1866年的“早期中国题材历史照片”,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摄影师保罗·尚皮翁,150年前他曾经来到中国采集远东地区动植物标本,而他所带回的照片和标本还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获得铜奖。

  经典作品成为市场主流

  当然,影像收藏市场上的主流并非老照片,而是影像史上的经典作品。诚如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亚力山大·斯帕瑞所指出的:“摄影的话语形式为收藏家提供了一批可供挑选的作品,它们充满视觉吸引、高雅、知性、严谨。从一张曼·雷过度曝光的景物照到彼得·林德伯格20世纪90年代的标志性形象作品——每个人从中都会得到一点启发,也通过这一媒介对其生活进行一场礼赞。”不过,从诸多拍卖纪录可以看到,这是拍卖行与画廊争夺的战场,而拍卖行无疑有很大的优势,就以与中国有关的影像作品而言,全球拍卖这类作品的拍卖行超过30家,而成交价最高的是美国当代艺术大腕安迪·沃霍尔1972年以人物照片为素材创作的丝网印刷作品《毛泽东》,2015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以47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高价成交。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影像收藏市场在这个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以今年华辰春拍的影像专场为例,其付拍的300多件拍品中,经典作品板块仅有48件拍品,其中仅有11件作品出自中国的郎静山、陈复礼、吴中行、卢施福等名家。郎静山1934年创作的《春树奇峰》为其“集锦摄影”法的代表作,以10万的落槌价夺得该板块的头筹。另一个“红色影像”应该属于经典作品的子板块,却因其在中国藏家的眼中拥有特别的分量而被重点关照,这次也有32件作品上拍。其中,一幅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几乎老幼皆知的《沉思中的周恩来》彩色肖像照,出自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之手,90年代洗印制作并有作者签名,以8万元落槌夺得该板块的最高价。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拍卖结果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示国内资金已经开始关注这个板块,有望其走出侧重于“老照片”“红色影像”的现有格局。

  艺博会与拍卖行争夺市场

  尽管有国内外拍卖会上如此大的价格落差,但围绕经典作品的竞争却会越来越激烈。艺术品拍卖虽已有250多年历史,却在近20年来日益沦为财富重新分配的战场,那些经典的影像作品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正在经历两极分化的行情。而拍卖行由于其平台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更有甚者,由苏富比与佳士得领衔,拍卖行近年来更围绕顶级藏家强化其“私人洽购”业务,将服务链延伸至画廊的传统领域;佳士得更是推出了“First Open”这样的全球性主题拍卖平台,将竞争的烽烟引入争夺新锐艺术家的战场。

  “赢家通吃”,这就是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艺术市场的残酷现实。画廊为与拍卖行抗争,不得不借助艺博会这种时髦的营销方式,也难怪其在最近20多年里会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就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主办方为藏家精心组织了3个板块:一是由41家画廊组成的“核心”板块;二是由5家首次登陆上海的境外画廊组成的“平台”板块;三是由5家画廊组成关注国内移动影像的“连接”板块。这样一方面可以将艺博会变成方便藏家浏览的艺术品大卖场,另一方面可以将作品细分,让藏家可以在短时间里从来自各大洲的顶级画廊里找到自己所珍爱的藏品。

  “影像上海”:重要的是理念

  当前,全球艺术市场正处于行情调整的十字路口:在欧美,前两年其现当代艺术异常繁荣、天价频现,却在2015年秋季与2016年春季陷入行情调整,尤其是其中的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额下降最明显。相比之下,影像收藏,尤其是中国的影像收藏仍然处于低价位的层面,受到买家的欢迎;另一方面,其中的经典作品毕竟是稀缺资源,其价格的上升空间很大。因此,影像收藏市场却没有受到上述行情调整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华辰影像拍卖,其2015秋拍、2016春拍都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今年秋季的中国、亚洲与全球的艺术市场何去何从?

  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观察“影像上海”,其最重要的信息并不是销售数据,而是其为来自全球的藏家所提供的理念。这次“影像上海”的主办方不惜工本邀请独立策展人策划了展中展“洞见”,其主题是“自2000年以来出现的摄影新方法”。笔者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去年上半年欧美艺术市场达到了巅峰状态,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佳士得在现当代艺术领域力推“20世纪艺术”的新概念,把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新类别推向价格巅峰。而“影像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当代艺术中的“新世纪艺术”概念,其实是在与拍卖行争夺话语权。

  这个概念中最重要的是跨界创作。“我们决定展出若干位只是将摄影作为使用媒介之一的艺术家”,亚力山大·斯帕瑞如是说。其中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著名中国艺术家耿建翌,这位参加过“85新潮”的艺坛老将,他的参展作品是4张(一组)名为《风景》的作品。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就此对笔者透露,那是他用颜料画在照片上的跨媒介的作品。这是艺术家对艺术市场有意抵制的特殊案例: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油画作品,但是他转而用摄影这个媒介进行实验性的探索。然而,这些摄影作品却受到买家的追捧,笔者相信,“新世纪艺术”未来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收藏概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影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1353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