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青铜鼎国宝:鼎鼎大名
http://www.socang.com   2016-11-09 11:10   来源:大河报 记者姚伟

“王作”铜鼎

  “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是‘弟兄仨’。安博是河南博物院浓缩版,洛博是倒过来的河南博物院。”

  这是河南文博界的一个“段子”。听着“段子”,看着“弟兄仨”有棱有角的照片,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河南博物院和洛博主体建筑的灵感来源很不相同。覆斗金字塔状的河南博物院,灵感来自登封观星台;而斗状的洛博,设计灵感来自青铜方鼎,寓意为“定鼎中原”、“鼎立天下”。

  鼎是所有传统器物中最庄严凝重的一种。它器型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王权象征、国家重器,是青铜时代的器物领袖和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在汉语中,“鼎”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信用”等含义,往往与天道人心有关。定鼎、迁鼎、问鼎、鼎新、鼎革、鼎盛、鼎足、鼎立、鼎峙、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词汇,无不彰显着鼎文化曾经的鼎盛。

  洛阳博物馆设计得如方鼎屹立,是因为这座古都与鼎有着太多的渊源,太多的故事。如今,洛阳博物馆收藏的夏代方格纹铜鼎、西周牛首兽面纹铜方鼎、春秋“王作”铜鼎、战国错金银铜鼎等,也是“鼎”“鼎”皆有大名。

  “青铜艺术”微信文章《十五件夺人心魄的鼎》流传甚广,该文认为,在现存青铜鼎中,司母戊鼎等十五件“最夺人心魄”,其中两件在美国,两件在台湾,其余的在中国内地各大博物馆,而洛阳博物馆一家就有两件。

牛首兽面纹铜方鼎

二里头发现的方格纹铜鼎

战国错金银铜鼎

西周叔牝方彝

  1

  “华夏第一鼎”:闪耀“吉金”美丽光芒

  一件青铜鼎,约20厘米高,收口、圆腹、平底、锥状三足,沿上铸二环形立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与很多精美复杂的大鼎相比,这个鼎看上去有些稚拙,纹饰也简单朴素。

  但谈到馆藏青铜器,洛阳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胡寅却首先隆重介绍了这件鼎。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方格纹铜鼎”,1987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华夏第一鼎”,堪称国之重宝。

  指点着河洛文明展夏代厅玻璃地面下的二里头遗址沙盘,胡寅向我们介绍,二里头发现了青铜冶铸合一的遗址,出土大量炼铜渣、炼铜坩埚,以及铸铜陶范。

  禹铸九鼎的传说盛传古今,二里头考古发掘没有证实这个传说,但却充分表明,二里头时期中原冶铜有了飞跃性发展。这时期不仅青铜器数量大幅增加, 种类变得丰富,所用材料的铜、铅、锡的配比也已是青铜合金。而鼎、爵的青铜容器的出现,更意味着铸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容器需要用内外范多次分型,与兵器、 工具等只需单范和简单的复合范相比,是一次空前的技术飞跃,是青铜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新铸的青铜器,是美丽闪耀的金黄色,像崭新五角铜币的颜色,被称为‘吉金’。”胡寅说,“经千年氧化生锈,这些铜器出土后的颜色一般是青赭色,才被称为青铜。”

  “吉金”美丽闪耀的金黄色,恰似青铜时代曙光出现。遥想三千多年前,二里头人造出“方格纹铜鼎”的时候,应该有着今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果般的轰动和喜悦。在随后的岁月里,各种青铜器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层出不穷。

  2

  牛首兽面纹铜方鼎:庄严还是卖萌?

  “方格纹铜鼎”虽被尊为“华夏第一鼎”,但毕竟是有着早期青铜鼎的稚拙,并没有被列入“十五件最夺人心魄的鼎”。两件入选这个“榜单”的洛阳博物馆藏品,都是周代的杰作:西周牛首兽面纹铜方鼎、战国错金银铜鼎。

  洛阳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鼎,但随后这个地域的青铜器出现了长期“断档”。这里发现的商代青铜器极少,仅有的也被认为是西周初期殷商遗民的遗物,或周人的战利品。偃师商城基本没发现青铜器,因此有人质疑其不是商都,而是伊尹封地或军事重镇。

  到了周代,洛阳与鼎的缘分再度密切起来。相传周武王灭商时,找到传说中的九鼎,为了证明自己已取得合法统治权,便组织大量人力,要将其运往镐京。但途经洛阳时,人们怎么也拉不动九鼎了,周武王将此视为上天的旨意,因此下令将九鼎安置在洛阳,此即所谓“定鼎洛邑”。

  随后的年代,洛阳的青铜文化十分繁盛,出土的青铜器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有牛首兽面纹铜方鼎、叔牝铜方彝、“王作”铜鼎、错金银铜鼎等。

  牛首兽面纹铜方鼎出土于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高36厘米,长33厘米,口宽25厘米。收藏界一向有“一方顶十圆”之说,方鼎往往高等级贵族才可以拥有,目前出土数量很少,这件方鼎不仅体形较大,而且造型俊美,铸作精工,整饬庄严,有着王者的威仪。

  该鼎直腹,立耳,柱足,四面腹部正中和鼎足上部,浅浮雕和高浮雕交相使用,通体以细致的云雷纹陪衬饕餮纹,装饰复杂而精巧。特别是其方腹四面均 浮雕醒目的牛角形兽面,牛角锐利飞扬,巨眼凝视,阔口怒张,在青铜色泽的衬托下,充满神秘感,仿佛在积聚着无限的能量,瞬间就会迸发出凶猛的咆哮。

  看着这件青铜鼎,我们仿佛能回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岁月:宗庙里,一件件青铜大鼎依次摆放,烟火缭绕,钟声锵锵,鼓声隆隆,祭祀场面隆重、庄严、神圣……

  在安静的博物馆里,仔细欣赏这件青铜方鼎,突然觉得,古人极力表现权威和力量的牛首兽面,看上去很“萌”,是那种默默的“呆萌”,各位看看有没有?

  3

  错金银铜鼎:华丽丽战国气韵

  1979年,一件精美无比的战国青铜鼎出土于洛阳市西工区小屯村,与张扬狞厉之美的前代青铜鼎相比,这件青铜器展示了战国时代清新活泼、生机洋溢的别样风采。因以错金银装饰,这件鼎被称为“错金银铜鼎”或“错金银团花流鼎”。

  这件鼎造型壮硕有力,装饰精美华丽。鼎上有盖,盖、身相扣,形成独特的扁圆球形。它鼓腹、三蹄足,鼎口上方铸有两只方形附耳,两耳之间有中空上 翘的短管流(如壶嘴,有“流”鼎很少见,已发现的均小而精致,“流”应为出汤之用)。鼎盖正中的衔钮旁,铸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鎏金蟾蜍。

  战国中期以后,鎏金、错金银工艺广泛流行。所谓错金银,是在铸造青铜器时,表面留下凹槽,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捶打牢固;再用厝石打磨,使器物的表面光滑平整,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这件“错金银铜鼎”的盖和腹部,装饰错金银四瓣花,这是先秦青铜器较为少见的装饰手法。盖缘、器口饰云纹带,耳、流、足均饰云纹,线条流畅飘洒,是典型的战国风格,而其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气韵流畅,十分精美。

  远观此鼎,青铜和金银的色泽交相辉映,形成瑰丽的图案,它的精巧,它的华丽,洋溢着清新活泼、生机勃勃的气息,那流动的云、那饱满的花,生动、华美、自然,堪称战国青铜器的极品佳作。

  洛阳博物馆供图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青铜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40907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