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拍:内地与香港拍卖的格局之变
http://www.socang.com   2015-12-25 12:1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歌

香港蘇富比2015秋拍现场

  2015秋拍已近尾声,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以26.69亿港元、26.2亿港元收官。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则分别以18.31亿元和29.5亿元收槌。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四家拍卖行都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然而同样是拍卖中国艺术品,同样是取得不错的成绩,香港与内地拍卖却是选择了不同的成长道路。

  双重压力下的格局之变

  中国艺术品市场兴起之迅猛令全世界始料未及,跻身全球艺术市场列强,与纽约、伦敦成鼎足之势。中国艺术品主要交易版图分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毋庸讳言,香港拍卖业起步更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内地甫一起步便紧随香港亦步亦趋。然而回顾今秋却明显能嗅到不一样的气息,往年,同做中国艺术品拍卖,香港与内地在拍品结构上几无差异,香港拍品的平均质量要明显优于内地。而今秋,质量上的明显优势似乎已经不再,反倒是拍品和藏家构成上开始体现不同。伴随着两地不同的生态环境,同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镇,格局也在随之变化。

  与欧美经年累月而积淀出的强大不同,中国拍卖业从无到有,急起直追。作为一个艺术品的新兴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因沉淀不足而短板毕现,历经数年的调整似乎还意犹未尽。TEFAF(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所提供的 2015年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全球份额已经略逊于伦敦,位列第三,在此之前尚处于第二位。而就在2014年,中国拍卖业的业绩较上一年亦有大幅滑坡。探究市场下滑的原因,众口一词地归结为中国经济大环境变糟以及艺术市场信心受挫。这使得中国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拍卖行都备受挑战。

  而另外一方面,听到许多拍卖从业人员进行反思后而发出的感慨:中国藏家的在这几年的成长和成熟是迅速的。早几年拍卖行似乎把征集任务完成就万事大吉,而短短几年时间,买家群体因成熟而变得越来越挑剔,拍卖行再像以前那样把货品征集齐了就开始叫卖显然行不通了。形势逼得拍卖行从征集之初,到编书、预展和拍卖,包括市场引导都需做足功课。

  在市场调整和藏家不断成长的双重压力之下,拍界开始了一轮反思,开始不断做新的尝试和创新。港地拍行做出的第一反应是向亚洲乃至全球“扩张”:他们倡导区域和品类之间的交叉购买。于是香港拍场,说不同语言的人开始增多,拍品选择上也渐失“中国符号”。而另一边,内地的拍行则在做不同的尝试,在一边力顶级拍品,以确保“票房”不失;同时也在不断挖掘新的品类,一些之前被疏忽的板块,如碑帖、信札。从预展的展示到图录的修订,都力图将现有项目力求更精、更细。随着内地拍卖行的逐渐成熟,香港及内地的拍卖的“两极分化”亦在加大。

  香港:向纽约、伦敦看齐

  香港佳士得,在不久前举办的秋拍预展首日安排了一场很独特的讲座,“中国买家的无限野心”。记者看到讲座现场火爆异常,听者占满了整个拍卖厅。香港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高逸龙情绪激昂地陈述了中国买家频频出手各类的艺术品的情况,其中不局限于中国艺术,日韩及印象派及战后艺术都有中国买家的身影。早在2015年3月,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总监Lamply就告诉记者,“现在关注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买家依然以欧美为主,俄罗斯也有不少。虽然亚洲买家相较以往开始变得有兴趣了,但目前还不是主流。”然而,当5月纽约印象派及当代艺术春拍结束时,邦瀚斯当代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亚洲买家的贡献已占到了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随后不久,中国买家刘益谦以10亿元购藏莫迪里阿尼的名画《侧卧的裸女》一时掀起轩然大波——中国买家在如此快的时间内出手西方顶级艺术让很多市场人士措手不及。佳士得印象派专家何杏淇表示:中国买家在这几年表现出的学习速度是惊人的,昨天还在问毕加索和梵高,今天就开始咨询一些不为中国藏家熟知的艺术家,并表现出相当的兴趣。

  因察觉到中国买家的这份“无限野心”,于是港地几家国际拍卖行便开始摩拳擦掌。先呈现印象派和战后艺术,接着添置了装饰艺术和古典大师,几乎每一次的香港拍卖季都会带来西方艺术的预展和私洽,几乎是有增无减。在佳士得秋季拍卖中还特别展现了极其罕有的名师制作的小提琴。从伦敦、纽约,到香港,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都一直在鼓励跨文化、跨区域的交叉购买。今秋佳士得夜场,很多日韩的买家因飞机误点而迟到,一矣办妥号牌,几乎以最快的速度往拍卖大厅冲!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对此深有感慨:“这场拍卖给我非常大的一个感触,你把日韩的艺术带了进来,同时也带回了这些地区的买家。我觉得香港目前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往后在这方面应该还要加强。”在主流的艺术门类里,现当代无疑是最容易被用来打破区域壁垒的。中国书画艺术目前还难以担此重任,尚需时日。几乎所有拍卖行都表示,到目前中国书画仍然是中国买家集中度最高的板块。而对于古董而言,情况则不同。因中国古董本是一个国际化的板块,但由于近年来中国买家迅速拉高了其价格,使得这一板块变得更“中国化”,国际拍行普遍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信号。佳士得本次举办亚洲佛教专场,试图在其中加入更宽泛的内容,却不算成功。而苏富比在“当代文人”专场中有意没有体现任何“中国”字样,意也在抹去这一身份认知,而获得世界更多买家的关注。

  邦瀚斯亚洲区主席施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看好香港的潜力,因它是世界第三大交易中心,除了伦敦和纽约,就是香港了。目前香港只需凭借中国艺术品的交易量就已经坐上了第三把交椅。邦瀚斯在伦敦有60多个部门,在美国也差不多。但是香港主要就只有一个部门——中国艺术品部,当然还有珠宝、钟表和酒。香港的未来发展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交易中心,就如伦敦、纽约一样。如果说伦敦是欧洲的艺术交易中心,纽约是美洲的交易中心,那么香港则是亚洲的交易中心。香港面对的客户在不久的将来也应该是来自全亚洲的。程寿康(苏富比亚洲区执行总裁)也有相同的认识:“香港起步较纽约、伦敦晚,所以我们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现在感觉到了羽翼稍微丰满起来,未来会与纽约、伦敦进一步靠齐。”

  内地拍卖行:随香港起步,如今已形成自我风格

  自国际两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先后进驻香港并打开了亚洲拍卖的新一页始,似乎也已经奠定了未来内地拍卖的轨迹。内地拍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据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回忆:刚创建嘉德的时候,一切都是从香港学习,从艺术品的包装、预展、图录的编制和印刷等等。因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陆拍卖行一直在效仿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什么?怎么拍?…2000年初,香港率先开始拍中国现当代艺术,很快在大陆也开始上拍。近几年,香港佳士得开始拍手袋,一时间,大陆如保利、匡时、东正也都开始上类似的专场。

  当然什么都效仿并不合适,诸如银座、保利等都在试图引进西方及日韩艺术后发现效果一般。“这一步目前跨得有点早,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内地的拍卖行虽然偶有香港或者国外的买家,但毕竟是以国内的买家为主。国内买家对于西方艺术品的接受度这几年虽然提高很多,但也只是开始。拍卖是要让人竞争的,如果说这件东西你找不到两个及以上的人想买,你就没有拍卖的意义。而香港则不一样,例如一张韩国画,中国人也有要的,韩国人更有要,没准儿日本人也要去竞争。光靠中国买家目前对这些外来艺术还不构成竞争。二,内地拍卖行的货源渠道有问题,拿来的货品一方面很贵,同时也不是拔尖的。”西方艺术的收藏家宋先生在总结近几年内地拍卖行尝试拍卖西方艺术品如是说。

  所以到了2015年,在学习国际拍行经验的同时,大陆拍行也开始沉下心来分析自身利弊,并寻求独辟蹊径之路。嘉德的首个现当代艺术夜场便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尝试。该夜场26件作品总成交额为1.2759亿元,成交率达96%。为纪念中国“85新潮”三十年而特设的专场呈现13件作品,成交额为2988.8万元,成交率达100%。与香港两家拍行夜场表现有所不同的是,嘉德“当代艺术之夜”显然围绕“中国的、现代的”这两条线索进行梳理,这也是李艳锋(嘉德现当代艺术主管)在专场设置中的两大关键词,同时李艳锋表示,短时间内在夜场中不会涉及到日韩包括东南亚的拍卖,对于这一板块的市场培育而言,大陆并没有成熟的系统藏家。日场的成交业绩也不差,与夜场加总之后总成交额达2.119亿元,五个专场的总成交率为86.2%,其中日场拍卖中沙耆在比利时时期艺术专场的34件作品毫无疑问地成就白手套专场,成交额为1018万元;二十世纪艺术39件作品,成交额为1441万元,成交率为69%;另一个常设的当代艺术日场134件作品,成交额为2986万元,成交率为66%。在嘉德现当代拍完之后,很多人感叹: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卖不掉,而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推出什么样的作品。书画本就是内地的强项,而本次嘉德在推出潘天寿、李可染,不仅确保“票房”,也在不断挖掘之前被忽视的品类:如碑帖。刚刚落槌的上海嘉禾拍卖,更是凭借夜场潘天寿作品《鹰石图》一举创下1.15亿元成交纪录,成为华东拍卖市场的首件亿元拍品。同时,北京保利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夜场”47件古代书画精品,总成交额达到2.4亿元,成交率为87.23%,有六件拍品超千万成交。而古董虽然历来是香港的强势,但今年保利的秋拍在征集货品的质量方面,令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有所不及。)2015年12月7日,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Speelman秘藏梵像聚珍”专场收槌,共推出英国传奇古董商朱勒斯·斯彼尓曼(Jules Speelman)珍藏的12件佛像,总成交额达到190,647,000元,成交率100%,实现白手套佳绩。其中,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最终成交价达到1.035亿元。这也是内地古董市场自进入市场调整期以来的首件过亿作品。毫无疑问,伴随着文物回流,再出境的限制,内地的拍卖无疑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今秋拍卖在传递一个重要的信号:香港试图在更加扩大的国际背景下兼容各类艺术,内地拍卖行则强化系统梳理、板块细分。在香港日趋与纽约和伦敦平分秋色时,内地并没有盲目效仿,而是着眼于所处环境,以图提升自身优势。内地拍卖在有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积淀,已逐渐成熟。随着两地发展方向的不同,未来的分化或许会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拍卖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