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艺术史上经典的挪用艺术
http://www.socang.com   2015-08-31 14:18   来源:新京报 记者李健亚

宋代郭熙《早春图》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命名为《泉》,并直接匿名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首创了现成品艺术,也成就了“挪用”的标志性作品。而现当代艺术中,“挪用”的创作方法更是反复被使用,成为最为流行的创作手段。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余年里,挪用艺术也创下了不少视觉景观。

  究竟,挪用艺术是什么?来自西方的“挪用”手法似乎非常适合中国的土壤,这背后有何深层原因吗?这些问题经常会被反复讨论。近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索性直接用一场展览“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直指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借此梳理中国挪用艺术和国外挪用艺术的经典范例,希望尽力还原出挪用艺术的真相:它与复制、临摹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为何凭借挪用竟也能成就艺术史上的经典?

  中国篇

  陈陈相因·他山之石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展览策展人项苙苹认为中国挪用艺术至少包含了三种现象,它们分别是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以及和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而这三种现象也可以看出中国挪用艺术和西方的不同之处。

陈浚豪《早春图》(局部)

  临摹

  代表作:陈浚豪《早春图》(局部)

  临摹对象:宋代郭熙《早春图》

  临摹对于中国艺术家不只是一种学习手法,也是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法。回顾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一味模仿前人、陈陈相因更是晚清以来文人画的常用标签。不过在项苙苹看来,发展至今,中国挪用艺术中的临摹,已并非传统意义上从画到画的临摹,而是利用新手法新媒介使经典图式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早春图》,远看是一幅中国传统画作,近观之下,你就会发现这幅画作竟是用纹钉“绘出”。原来艺术家陈浚豪在创作中,将纹钉与传统书画的水墨置换,以临摹、呈现原作精华为目标进行了再创作,赋予书画经典全新面貌。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收租院》

李占洋《租“收租院”》(局部)

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局部)

  挪用

  代表作: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李占洋《租“收租院”》

  挪用对象: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收租院》

  1999年6月,蔡国强在威尼斯双年展创作作品《威尼斯收租院》,并因此捧回威尼斯双年展最高奖项“金狮奖”。当时,蔡国强请来龙绪理等11人现场复制《收租院》,试图将“做雕塑”变成“看做雕塑”。在这一作品中,有50余件焊有铁架,有30多件雕塑成型上了泥。为了改变气氛的沉闷,还在旁边加上了四五盏高约25公分的走马灯。

  蔡国强的这一艺术立马引起了各方争议,并引起四川美术学院的起诉,认为蔡国强严重侵犯原《收租院》作者的著作权。

  对此,蔡国强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解释的理由是,这是挪用艺术,“我创作《威尼斯收租院》之时,国内对后现代主义才刚开始接触。但是复制一件原有的作品作为一个观念作品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里已经有不少。”如今,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已经被奉为中国挪用艺术的一个典型。

  除了蔡国强对《收租院》的挪用外,不少中国艺术家也对其进行了挪用。此次出现在“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上就有一件与《收租院》挪用艺术相关的作品,那便是李占洋的《租“收租院”》系列。在该系列雕塑创作中,李占洋借用了《收租院》中“缴租”、“验租”、“逼租”等情节结构,用栗宪庭、高名潞、黄燎原、向京等当代艺术界的艺术家、批评家、画商等人替换了其中的人物,创造了当代艺坛真人版“收租院”群雕,包括了《租“收租院”》之《压迫·李占洋》、《租“收租院”》之《交租·栗宪庭》、《租“收租院”》之《抢人·黄燎原、向京、陆蓉之、顾振清》等。

周铁海《假封面》

  山寨

  代表作:周铁海《假封面》

  山寨对象:杂志周刊封面

  项苙苹称,山寨文化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衍生了更广的内涵,席卷了各种文化产业。中国挪用艺术中更是直指这样的山寨文化。

  “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展上这一类的艺术家作品包括了陈幼坚、韩峰、周铁海、邱志杰等人的作品。其中,周铁海《假封面》便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此现象的一个典型。

  早在1995年,周铁海就开始创作《假封面》系列,他在大家最熟悉的周刊封面上贴上艺术家本人的形象,并以煽动性语言制造出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轰动国际的假象。此后,周铁海又创作了以骆驼头对西方古典名画进行解构的《安慰药》系列。

  国外篇

  颠覆原创·挑战经典

  追溯挪用艺术,其始作俑者还是西方艺术家。项苙苹指出,在西方挪用艺术中,艺术家的挪用对象不仅包括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图像,“西方的挪用艺术形成了拼贴、现成品、现成图像、装置、集合物等创作手法。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挪用是对现代主义艺术提倡的原创性的颠覆与挑战。通过挪用,原作的内涵被解构,同时被赋予新意义新观念。”

杜尚《泉》

  现成品

  代表作:杜尚《泉》

  挪用对象:小便池

  1917年,杜尚把一个男性用的小便池,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作品题为《泉》。它被展览布置委员会愤怒地拒绝了并引起了持久的争论。

  安格尔的名作《泉》是唯美主义的典范。同样是《泉》,安格尔表现的是一种典雅、高尚的女性之美,而杜尚的《泉》却具有一种反讽、亵渎之意。不过杜尚之《泉》却也成为了挪用艺术的经典。

杜尚《L.H.O.O.Q》

  解构

  代表作:杜尚《L.H.O.O.Q》

  挪用对象:达·芬奇《蒙娜丽莎》

  杜尚作为20世纪初期实验艺术的先锋、纽约达达主义团体的核心人物。其在挪用艺术上也是极具先锋意识,对西方经典艺术进行了现代艺术的各种解构。

  1917年,杜尚在一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用铅笔涂上了山羊胡子,并标以“L.H.O.O.Q”的字样。公布后引发争议,杜尚不仅欣然接受,更是多次重画他的“蒙娜丽莎”,从涂上了两撇山羊胡子的《蒙娜丽莎》印刷品,到一张等大的白纸上仅有的那两撇山羊胡子,最后就只是一张原版的未动任何手脚的《蒙娜丽莎》印刷品。事实上,在杜尚那儿,借助挪用他将自己的创作与达·芬奇的原作产生了意义上的割裂,但在图像上却又保持这种内在的联系,进而也赋予作品以另一种深意。

安迪·沃霍尔《布里诺盒子》

“金宝汤”系列

  日用品

  代表作:安迪·沃霍尔《布里诺盒子》、“金宝汤”系列

  挪用对象:各种商品包装

  20世纪60年代以后,“挪用”广泛地流行于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中,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图像也因艺术的名义成了高大上的艺术。

  安迪·沃霍尔便善于将现成品和日常生活用品转换为图像,并且进行批量复制创作了经典艺术作品,借此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间的界限。类似沃霍尔《可口可乐》、“金宝汤”系列以及《布里诺盒子》等作品,都是挪用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像,却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因此被赋予艺术的光晕。

杰夫·昆斯《尼亚加拉河》

  拼贴

  代表作:杰夫·昆斯《尼亚加拉河》

  挪用对象:杂志图片

  这件作品也给杰夫·昆斯惹下了有关侵权的官司,却再一次让挪用艺术进入到公众视线。2000年,杰夫·昆斯开始创作一系列拼贴画风格的油画,《尼亚加拉河》便是其以尼亚加拉瀑布为背景,叠加了四个悬浮着的女性的双脚和小腿,面包圈、巧克力蛋糕、奶油蛋糕这三种常见的美食则放置在画面下方。这幅作品被认为具有超现实意味,延续了杰夫·昆斯一贯的艳俗风格。

  该作品将三组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图像拼贴式地置入一幅画面,成为杰夫·昆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此后这一作品也让他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告认为昆斯作品中描绘的女人腿是从杂志图片上原封不动照抄过来的,因此构成了侵权。不过法庭认为这属于艺术上的挪用,昆斯借助“挪用”不仅成功地胜诉,也让该作成为一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艺术史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650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