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南宋玉云璧连环器名称和用途考辨
http://www.socang.com   2015-05-12 16:31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作者张云土

  1974年11月,位于衢县王家公社[1]瓜园村的一处双穴砖室古墓葬被发掘,墓中出土了一批玉器、瓷器、金银器、铜器、墓志等珍贵文物。经专家考证,该古墓葬年代为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从墓志中得知,墓主为南宋官至朝议大夫、特授直徽猷阁的史绳祖及其继配杨氏。在出土的40余件珍贵文物中,有7件国家一级文物,16件国家二级文物,十余件国家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本文所要考辨的“南宋玉云璧连环器”便是7件珍稀国家一级文物中的一件。

  这批出土文物大部分的名称和用途都比较清楚,唯独这件连环器的名称和用途不明,颇为神秘。本文将结合旧有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的线索,对该连环器的名称和用途做一番探讨,略述笔者之见。

  一、对墓主其仕履始末浅析

  要深入探究玉云璧连环器[2]的来历及用途,首先要对其主人生平进行了解。史绳祖,《宋史》无传。据《学斋占毕》[3]一文的记载:“绳祖,字庆长,眉山人,受业于魏了翁之门……其仕履始末不甚可考。惟阳肪《字溪集》末有其挽诗,结衔称‘朝请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齐郡史绳祖’……”根据出土的墓志记载:“史绳祖[4],字庆长,人称‘学斋先生’,四川眉山人。以曾祖恩授迪功郎,十四迁朝议大夫。仕历晋绵州录事军城因丞,崇庆军节度推官,以举者诣尚书改京官,知成都府广都县,通府,潼川路转运司主管文字,差知封州,改知长宁军,充四川制置司参议官。上疏乞祠,主管云观台。除直秘阁潼川运判,改大宗正丞。召入为尚书礼部郎中。除直宝章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进直华文阁。召为军器监,以言者主管玉局观。久之,再入为军器监,仍得玉局。特授直徽猷阁。晚年寓居衢州,闭户读易。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岁在甲戌十月丙午,卒于衢州私第之正寝,葬于西安县浮石乡甲山之原。”

  由墓志知,史绳祖非朝请大夫,亦非直焕章阁。他生平著述颇丰,有《学斋占毕》五卷、《周易古经传断》、《学斋类稿》六十卷、《孝经集解》十卷、《易断》三十卷、《讲义》十卷、《中庸九经要义》一卷、《奏议》两卷以及《经史发(微)》、《洙泗(论孝)》等。可见墓中出土的白玉兔纸镇、青玉莲苞瓶、玉云璧连环器、白玉荷叶杯、青玉笔架、水晶笔架、白玉兽钮印等玉制用具,是符合墓主身份的,更印证了史绳祖“官至朝议大夫,一生笃志强学,著述丰富”的文士学者生涯。

  二、专家学者对玉云璧连环器名称、用途的观点

  作为史绳祖文士身份的彰显器物之一,玉云璧连环器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展览和研究价值。自1974年12月入藏衢州博物馆以来,该连环器就多次被选中陈列展出。参展期间,很多观众和专家学者都表现出对这件连环器的极大兴趣,毕竟该器物采用整块青玉雕琢成二片组合,构造方法独特,用途又不明,实为少见。器物的独特特征和雕琢技法,使得有相关兴趣爱好的观众和专家学者们对其用途的判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对该件器物名称和用途的定义的尝试,从它出土后,刚刚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时就开始了。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出现和形成了多条有价值的理论线索。笔者从1974年12月连环器入藏衢州博物馆后的原始记录资料,及各专家学者来馆的考察记录和发表的文章中,挑选出一些专家学者对“玉云璧连环器”的性状描述及定名和用途的观点以供参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及说服力的有以下几家:

  崔成实先生:“合页状玉器,通长6.8、宽5.7、厚0.7厘米。由二片合成,上似垂云并刻有云纹。下为玉璧,直径6、内径1.8、厚0.5厘米。素面无纹。一侧有方形纽,连接上片的方孔,可活动,系整块青玉雕镂而成。”[5]

  杨伯达先生:“玉云璧连环器,通长6.8、宽5.7、厚0.7厘米。玉料呈青色。整器用一块玉料琢制,由璧和云形饰两部分组成。云形饰呈心形,上有一心形孔和方形孔,阴线刻云纹,璧光素无饰,有一方形孔钮,与云形饰方孔套接,可活动。此器形式特殊,世不多见,用途不详。”[6]

  黄宣佩先生:“此件器物还是第一次见到,由二块组合,同一块青玉镂雕而成,又出土于绝对纪年墓中,器形特殊,存世不多,用途不详,真是非常难得看见的,这七件玉器从器物特征和相关雕琢技法看,都雕琢很精致,从玉质看,都是新疆和田玉。”[7]

  邓淑苹女士:“这是用一块玉料镂雕出用方形镂空框相连的两件小玉器。一边是一个小璧(直径6内径1.8厚0.5厘米),另一边是雕如意云头纹的近三角形玉片,中央也镂空成云头形孔。迄今尚无人对此器的功能提出合理的解释,若与辽墓出土的钉于皮质腰带上的桃形玉銙及带长孔玉銙对比研究,或可推估它可能是辽、金草原民族装饰于腰带上的玉饰。”[8]

  三、关于《玉云璧连环器》名称和用途的考辨

  笔者从上述专家学者对“玉云璧连环器”的定名和用途观点出发,结合有关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做一番探讨:

  崔先生的定名名称为“合页状玉器”,也就是合页的意思。查合页,又名叫辽皮,俗称铰链。按现代名词解释用途应该是“门与门框、橱柜门、窗、或盖与其它部件可借以活动连接器物,常组成两折式,是连接家具两个部分并能使之活动的金属件。通常由销钉连接的一对金属叶片组成。左右拆分合页” 。但反观该器的组成是两折式,无销钉连接点,并且厚度太大,不符合做合页的标准。且在一般情况下,名称与用途应比较贴近,此名称与用途实体特征不甚相似。因此笔者认为该名称不成立。

  1986年9月30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杨伯达先生来衢州博物馆考察馆藏文物,对实物仔细观摩,将合页状玉器改定名为“玉云璧连环器”,并将玉云璧连环器入选《中国美术全集》。杨先生关于“玉云璧连环器”的定名,是根据实物形式与表面纹饰而定,只是符合器物结构与纹饰的大概状况,太过“务实”,与器物的实际用途和内涵毫无关系,从而不符于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因此,笔者认为该名称也不贴切。

  2010年10月,台湾故宫博物院专家邓淑苹女士在《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卷》中撰文称:“迄今尚无人对此器的功能提出合理的解释,若与辽墓出土的钉于皮质腰带上的桃形玉銙及带长孔玉銙对比研究,或可推估它可能是辽、金草原民族装饰于腰带上的玉饰”。根据邓淑苹女士的推估,它是装于腰带上的玉饰。笔者仔细查看过辽墓出土的桃形玉銙及带长孔玉銙,该器在带銙上穿有古眼,古眼下系“蹀躞”。而本馆连环器上没穿有古眼,更没其他可固定的孔眼痕迹,不符合玉銙的基本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该推估也无可信度。

  那么,连环器究竟是何用途,又为何而制?最近笔者对该件馆藏文物反复观察研究,并查阅大量有关史籍资料,终于得出了较为确切的结论:这件所谓“合页状玉器”“玉云璧连环器”“腰带上的玉饰”,实际上就是“珠联璧合”玉佩,是一件定情信物。它由心形佩和玉璧两部分组成:一为“心形佩”饰云纹,正面阴刻祥云如叶形,中琢小心形孔;二为“素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素面无纹,直径6厘米,好径1.8厘米,厚0.5厘米,其背面一侧镂有一方形钮,连接心形佩一端的方孔。两器活动自如,无痕连接。从整体玉质看是,两器由同一块青玉镂雕而成,不可单独佩戴,只可以合二为一(见图3~图5)。组合部分有心形结构,寓意心心相印;正面阴刻祥云,代表吉祥如意,事业如日中天;素璧,喻意纯洁无瑕、吉祥浪漫,是古代女子送给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的定情信物。别外,从绘制的线图结构看,心形佩阴刻祥云纹饰更像灵珠,珠和璧在一起,意在合璧。合璧,古为联姻、缔约诚信之信物,一旦合璧则寓意事成,故有“珠联璧合”一说。将这两部分合起来观察,就是“珠联璧合”玉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与文化瑰宝。

  笔者为了考证“珠联璧合”玉佩真实性,查阅了大量古代有关定情信物和珠联璧合的含义。珠联璧合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珠联璧合也是指中国古代男女情侣合二为一的物品作定情物。两个手镯可单独佩戴,也可以合二为一。但本作品有点不一样,那就是两个不可单独佩戴,只可以合二为一,而组合部分同为心形结构,寓意心心相印。或许,这更是一种脉脉情深的表达。

  更值得一提的是,墓葬同时出土有一双银制弓鞋。鞋面及鞋底均以银片焊接而成,鞋头高翘,鞋底尖锐。整个造型和装饰不仅与真鞋相似,在鞋底部分还錾刻线纹及双钩“罗双双”三字。从墓志记述来看,该墓为史绳祖与其妻杨氏的合葬之墓,怎么会出现一双刻有“罗双双”字样的小脚银鞋呢?经查杨氏墓志得知,杨氏是史绳祖的继室,史绳祖的前妻正是罗氏。银鞋与罗氏有关,出现在三十余年后的史绳祖与杨氏的合葬墓中,或许是以前妻之物入葬表示合冢。笔者对实物仔细观察,发现该鞋不是实用鞋,也不是冥器:从底面錾刻纹饰和鞋边周边图样来看,都没有磨损的痕迹,说明该鞋未曾被主人穿过;从其制式特征来,亦不符合冥器要求。所以,“罗双双”银鞋应该是史绳祖为其原配夫人罗氏特意定做的定亲或定情信物。作为定情信物,将原配夫人之名刻于小脚鞋上用作陪葬品,反映了死者对前妻的悼念与追思,也可见墓主的深情之切。

  由上可见,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珠联璧合”玉佩和“罗双双”银鞋应是与史绳祖的原配夫人罗氏有关的,这两件器物是可以互换的定亲或定情信物。因此,以该件连环器的形态纹饰为基础,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并结合其真正的内涵寓意,笔者以为,衢州博物馆藏所谓“合页状玉器”“玉云璧连环器”“腰带上的玉饰”,实际上应定名“珠联璧合”玉佩,用途是定情信物为宜。

  在笔者看来,对于一件深藏于历史尘土中千百载的文物来说,其自身积淀的深刻厚重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其巨大的研究价值。而作为文物工作者,不断以大胆推测并谨慎求实的态度对文物及其背后的内涵进行探究,正是对文物价值的最好诠释和对历史的最大尊重。如本文的“珠联璧合”玉佩,虽不能说笔者的推论就是最终答案,但对它的研究目的也都是为了后来者添加一份可信依据,对文物研究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毕竟,真理需要不断探索,我们文物工作者当以之共勉。

  注释

  [1]现为衢江区浮石街道.

  [2]该名为现暂定名,下文所指用“连环器”称.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八·子部杂家二.

  [4]史绳祖(1192—1274年).

  [5] 崔成实.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J].考古,1983(11):1006.

  [6]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第九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88.

  [7]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黄宣佩2000年6月在衢州博物馆库房书写.

  [8] 邓淑苹.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卷[M].台湾故宫博物院刊,2010(10).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玉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712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