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宋朝,有一个姓窦,名禹钧,号燕山的人,年轻时发奋苦读,连年赶考却一直未能考中。后来结婚成家,心灰意冷,已无意求取功名。他膝下有五个儿子,即仪、俨、侃、仲、僖,个个聪明伶俐。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决心教导他们成材。他让孩子们阅读自家丰富的藏书,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同时把他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失都讲授给孩子们听,加上他这几个儿子的刻苦努力,一个个陆续登土皇榜中举了。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很大,朝野上下人人尽知,一时传为美谈。
有了这件事,当朝皇帝就想若是天下做父母的都能像窦燕山这样教子有方,使子孙后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为国尽忠,何愁我宋室天下不代代强盛。为鼓励天下百姓都效法窦燕山,让世人都努力学习,勤奋攻读,有志于功名,皇帝就传下两道圣旨:第一,把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编人正在定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中,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性的器物,来纪念这件事,并限期半年完成。丞相接旨后,立即去办。第一件事,丞相让主持编写《三字经》的大臣去办,很快就办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字经》中有了这样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是指为人处世的规矩、法度、道理等,泛指家教。但第二件事,丞相颇费思量,限期已过了一月,还没考虑出来。在选用什么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
有一天,丞相正在书房静坐沉思,门官来报,说是专管进贡瓷器的官员来访。丞相一听,眼睛一亮:对呀,这件永久性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坏的,而且又美观。丞相当下就决定选用瓷器来作纪念品,并且要用钧窑的瓷器。他选用钧瓷有两个原因:一是窦燕山名叫禹钧,丞相博学多才,马上联想到出产钧瓷的阳翟是大禹的故乡,那里还有大禹之子夏启即位大享诸侯的遗迹“古钧台”,而钧台附近就是御用钧窑场。丞相心里说,用钧瓷作纪念物品可能是天意。二是钧瓷晶莹玉涧,五彩斑斓,名列五大名瓷之首,不像其他瓷器的色调那么单一。丞相命贡瓷官在限期之内,烧造出寓意深刻的陶瓷贡献给皇上,完成圣上旨意。贡瓷官领命后,不敢懈怠,回到钧窑场,马上命人设计画图,制订制作方案。最终选定用吉祥葫芦来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器物造型是中间一个大葫芦,周围有五个小葫芦与大葫芦连成一体,五个小葫芦寓意五个儿子,大葫芦寓意科举。葫芦与“福禄”谐音,而且有“千秋万代(蔓带)”的寓意,正合皇上永久性的旨意。钧瓷窑工们白天黑夜不停地轮流干,从制坯、上釉到烧成,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不敢有一丝马虎。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在最后的限期内烧制出了一件精美的窑变钧瓷珍品。
贡瓷官把这件钧瓷珍品用绢布小心翼翼地包了一层又一层,马不停蹄,星夜护送到京城丞相府,丞相进宫亲自奉献给皇上。皇上一看,只见六个宝葫芦闪闪发光,釉色紫红相映,釉面上数条弯曲的纹路形如蚯蚓走泥,煞是好看,而且选材恰当,寓意深刻。皇上看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丞相、贡瓷官及钧窑工匠,并御赐这件钧瓷叫做《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