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楼请业图》看古代文人雅集
http://www.socang.com   2014-06-26 17:01   来源:收藏·拍卖 作者周建锋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袁枚

  对于传统文人而言,雅集是销夏的上佳之选。当盛清之时,太平日久,士大夫悠游林下,雅集犹盛。享誉“山中宰相”之称的袁枚老人一生雅集无数,曾经请无锡的吴省曾作《随园雅集图》,图绘沈德潜、蒋士铨、庆兰、陈熙以及袁枚五人雅集的场景,图中九十三岁的沈德潜持仗而立、四十岁的蒋士铨垂杆钓鱼、二十八岁庆兰伸纸握笔、十八岁的陈熙把卷倚石、四十九岁的袁枚跌坐抱琴。一派高士雅集之景。古人雅集大凡为听涛、观海、持仗、垂钓、倚石、作画、抱琴、濯足等,皆足以销夏。然这些在清朝名人士大夫的雅集之景,他们可不是原创,我们今天去效仿明清文人,其实他们在当时也是“附庸风雅”前人………

  “风雅”一词其实源于诗经,事实上,在广阔的中国文化长河中,风雅更是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气韵。这种姿态时而“发乎情,止乎礼”,时而放浪形骸,率性天真,从而缔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串起了一个个飘逸的身影。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袁枚

  在古人看来,纵情山水,游心翰墨,清谈释老,甚至饮酒长啸都成了风雅的代名词。一个人的风雅终究有些寂寞,几个人甚至一众人的风雅更显得星光璀璨,雅韵氤氲,这就是所谓的“雅集”。雅集,是一个中国文人非常熟悉的名词,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使用,直到今天。那么何谓雅集?简而言之,雅集就是指文人雅士的聚会。而在我们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文人之间的聚会,不计其数,很多的故事令我们至今难忘。

  要谈名士风流的雅集,最早以魏晋间曹丕、曹植为首的“建安七子”为主力的“邺下之游雅集”,西晋权臣石崇为王翊践行的“金谷宴雅集”,嵇康、阮籍等七人为首的“竹林七贤雅集”和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王羲之“兰亭雅集”。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名士参加。在青山碧水间,与会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一起,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的千古名作《兰亭集序》。兰亭集会亦因之成为雅集活动的不朽盛世,为后世传说、追慕和模仿。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袁枚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山东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六逸同隐的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可见到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自此沿溪而行,但见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杂树生花。“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复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犹使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遗韵。

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竹溪六逸图》,画中人物或濯足,或赏画,或观棋,取李白雅集典故

  清宫廷画家金廷标曾经作《竹溪六逸图》,乃以李白故事为题材而精心绘制,在徂徕山西南,李白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饮酒赋诗,啸傲泉石的场景。本幅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形神毕现。金廷标的人物画内容丰富,有的为宣扬妇德,有的为抒发隐逸思想,还有的描绘田间百姓民俗生活。金廷标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尤其擅长将人物画与山水画相结合,本图即是例证。图中所绘六人,一人着白衣倚溪濯足,一人着黄衫在竹林之中展卷观画,两人依松对弈,两人于其后观棋,表面六人悠闲自得,实乃表现了一种隐逸,归隐的文人尚古之风。画面左边翠竹丛林,枝繁叶茂,右边崇山峻岭,溪流潺潺。六人于徂徕山西南麓间避开世俗凡事,饮酒赋诗。不愧是高人野鹤,神仙眷侣之志。

  宋代是文化繁盛的时代,文人群体活动的自觉意识增强,雅集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方式。知音谈谑之乐,生活闲逸之趣,令人羡慕,著名的《西园雅集图》就是对此类文人高雅生活的集中艺术再现。元丰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嘉会、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雅集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此风云际会为一时之盛况。当时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以记其盛,“西园雅集”由是成为令后世文人墨客钦羡追慕不已的文坛佳话。

《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钱东 陈嵩

  元朝顾瑛成为巨富後在昆山构筑私家园林“玉山草堂”,草堂内不仅有园池亭榭之胜,更有主人耗费大量财力搜集来的古书名画、鼎彝珍玩,从而使这个草堂成为文人最理想的游赏休憩之所。此后数年间,顾瑛依仗其雄厚财力,广邀天下名士,如倪云林、杨维桢等,另外还有助兴的乐师和歌伎、舞姬,真是高朋满座,胜流如云,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实为空前,他们或饮酒赋诗,或品鉴古玩,或挥墨泼墨,或清谈名理,或寄情山水,或观赏歌舞,无不兴尽而罢,可谓极世俗人生之乐事。以文采风流着称於东南。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社会变革,文人的生活理念和日常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雅集内容更加丰富,参与人群更加扩大,活动间隔日期也更为缩短,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然文人雅集活动的频繁举行,是明代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也有直接关联。随着清初反清复明热情的消歇,社会渐趋稳定,加之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形成康乾盛世。

  乾隆五十五(1790)年,袁枚回乡扫墓,借此机会招集十几位女弟子举办湖楼诗会雅集。乾隆壬子(1792)年,袁枚重游天台山,途径杭州,再次举办诗社雅集。两次雅集均在袁枚的世交孙令宜的西湖宝石山庄内湖楼举行,眼前此幅《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写众闺秀相集请业事状,亭馆之中,有执笔欲书者,有临窗吟哦者,有坐曲廊观景者、读书捲簾者,隔岸绿杨堤上,仕女数人则骑马于于而来,随园主人白眉长髯,正坐水阁沉吟,若有佳篇待制,一客正坐画船携书来访。园中嘉树扶疏,湖石灵珑,水阔地僻,环境极为幽美。图为钱东、陈嵩合绘,二人亦随园门生,故能得其幽致,情境宛然。后有席佩兰、吴琼仙、严蕊珠、袁淑芳、戴兰英诸女子诗跋,皆由老人命题,诗书具有秀色,展之犹有余香。

《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钱东 陈嵩

  《后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为袁枚湖楼请业图的第二幅,曾经于2010年5月份在香港佳士得上拍过一件尤诏和汪恭合作的《十三女弟子随园湖楼请业图》,是图为第一幅湖楼请业图,袁枚老人长跋两段于卷后,大概意思为乾隆壬子(1792年)三月,袁枚寓西湖宝石山庄,一时吴会女弟子,各以诗来受业。旋属尤诏汪恭二写图布景,而袁枚为志姓名于后,袁枚在题跋中还写道,手卷所绘的人物具体姓名和相互关系,他指出“其在柳下姊妹偕行者,湖楼主人孙令宜臬使之二女云凤云鹤也。正坐抚琴者,乙卯经魁孙原湘之妻席佩兰也。其旁侧坐者,相国徐文穆公之女孙裕馨也。手折兰者,皖江巡抚汪又新之女缵祖也。执笔题芭蕉者,汪秋御明经之女妽也。稚女倚其肩而立者,吴江李宁人臬使之外孙女严蕊珠也。凭几拈毫若有所思者,松江廖古檀明府之女云锦也。把卷对坐者,太仓孝子金瑚之室张玉珍也。隅坐于几旁者虞山屈婉仙也。倚竹而立者,蒋少司农戟门公之女孙心宝也。执团扇者,姓金名逸字纤纤。吴下陈竹士秀才之妻也。持竿钓而山遮其身者,京江鲍雅堂郎中之妹名之蕙字芷香张可斋诗人之室也。十三人外,侍老人侧而携其儿者吾家侄妇戴兰英也。儿名恩官。诸人各有诗集现付梓人。”

  纵观古今,历代文人雅士迭出,文人雅集之所以能够把文人凝结在一起,是因为雅集具有一种文化力量,文人在其中所追寻的,正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明清的文人超越了以往历代的雅集模式,在组织形式、内容及文化特色上都有自己的典型特点。作为当时文人在现实中和心灵上的双重栖息之地,充分发挥出了雅集活动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文人的雅集,组织者为了凸显自身文化品位,必然注重自身的园林修建、古玩器皿,书画碑帖的陈列,这些需求无形中也提升了文房雅玩的投资和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文人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2526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