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小史
http://www.socang.com   2014-06-03 16:43   来源:收藏·拍卖

清乾隆 紫檀透雕巴洛克风格宝座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人类生活居所的改变引发家具的出现

  人类是何时从树居转到地面或者洞穴生活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人类能够利用天然洞穴生活的历史至少已有二三百万年,而亲手建造住所则要晚到距今一两万年前。早期人类以狩猎为生,白天将羽皮穿在身上,夜晚将其铺盖,这些草叶羽皮可视为最早形态的“席褥”,是最原始的家具。随着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万-前1万年左右)缝纫和编织技术的出现,人类逐渐掌握了结草成席、缝皮成衣、纳叶集羽的先进技术,编织席褥开始出现。之后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开始发现有木建筑,木构件的结合方式已使用了比较进步的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以及两侧向里刨出规整凹凸嵌槽的企口板。同时,最早的漆器制品也有出土。但是因为工具和技术问题,木家具依然并不多见,直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象征着“死者之家”的木棺与棺床才初见端倪。虽然这不该列入家具之列,但是可看出当时已经具备了生产木器家具的条件及水平。结合棺椁结构看,板与板之间已经较多出现“穿榫法”和相互咬合的“企口板”,器身也开始有漆彩绘,这一切都为之后兴起的漆饰家具奠定了基础。

西汉时期云纹漆鼎,湖南博物馆

  战国至唐代早期:漆饰家具快速发展繁盛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大转变时期,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为漆木家具的崛起带来了勃勃生气。特别是战国至唐代,在封建社会前期,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在巩固封建统治的同时,不断追求建筑的高大雄伟和奢华的室内陈设,相应的家具和装饰都得到非常大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漆饰家具大量出现,品种、造型、制作工艺和手法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家具形态主要取决于席地而坐的传统生活方式,主要有几大特征:首先,造型上追求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结构简洁,边线不求繁复的变化,没有过多的附件。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是床、塌、几、案,至于箱、柜、屏、架等,也主要以低矮、轻便为特点,普遍较后来的同类家具要小巧。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以后因为佛教影响而流行的壶门托泥式座足(托泥:足下有一圈托板,使足不直接着地;壶门:腿足间围成的亚形框,多饰以曲边),以及当时为了减轻平坐、盘坐时腰部压力的凭几。

《伏生授經圖》(局部),王維,唐代,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战国至唐朝的家具代表了中国早期古典家具的发展和繁荣阶段,并对邻邦家具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个时期的家具发展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楚式家具的流行阶段(战国至西汉初)、早期古典家具的繁荣阶段(两汉至初唐)和早期古典家具向晚期古典家具的转百年阶段(中唐至五代),每个阶段之间都各有普及的过程,第一次普及是从南向北,后一个是从西向东;普及方式主要是从上层到下层、从城市到乡村;文化、宗教的传播又在普及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蕉荫击球图》,宋佚名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之后:漆饰家具成熟期

  五代是中国家具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在五代以前人们主要是席地而坐,而五代之后因为外来文化等原因,改为垂足而坐,也因此开始出现了垂足而坐的高足家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一习俗的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主要是在中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自上而下完成的,其中最剧烈的变革时期是中唐以后至五代结束,这时期的家具兼容并包,传统家具与外来家具相互渗透。当时开放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许多外国商人和佛教僧侣在长安、洛阳等地长期定居,他们的生活习俗对汉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时上层社会求新求异的驱使下,“穿胡服”“习胡乐”已成为他们追求的时尚。以垂足而坐为特点的“胡式”器具方式率先在宫廷、都市中流行开来,并很快向周边地区扩展。到晚唐时期,高足家具已经普遍为汉族所接受,并且在家具制作商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自身特色。这样以桌、椅、凳为代表的新型家具渐渐取代了床榻的中心地位,席地而居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垂足起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完成了中国家具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

  明代至清早期:漆饰家具的逐渐衰落及明式硬木家具的兴起

  在明代,漆饰家具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并迎来鼎盛期。归结其原因,主要与皇室的审美趣味有关。明朝建国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即规定了严格的服饰、建筑、器用等级制度,皇室垄断着最高级别的家具漆饰特权。做为祖制,以后明朝的历代宫廷一直以使用漆饰家具为主,设置了大规模、多工种的宫廷漆作。明朝的国姓为朱,又因创建于南方,以火德王,故极为尊崇红色,一至四品的高官俱穿绯(即红色)袍,朝廷、衙署的家具多用朱红漆。在明代,拥有和使用全朱红的漆饰家具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所以民间达贵也不乏有使用丹红、矾红等近似于朱红的油漆饰家具者。明代中期以后,法纪逐渐松弛,高官豪门都以拥有朱红漆家具为荣。万历年间的刻本《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五回,描写西门庆在做了朝廷高官之后,书房里清一色是漆饰家具,全书描绘的漆饰家具更多达四五十件,可知当时对漆饰家具的推崇程度。

  而且漆饰家具并不只有在明朝初期受到重视,之后永乐帝朱棣、宣德帝朱瞻基、明熹宗朱由校都对漆木工艺有着特殊爱好,广纳贤才,成立专门的官家作坊。当时参与制作宫廷漆饰家具的机构计有御用监、司礼监御前作、内官监油漆作以及司设监等多处;此外,还有兼做宫廷膳宴家具的光禄寺和专做剔红漆器的果园厂等,可谓规模庞大,工艺齐全。从清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12幅作品中有半数绘有漆饰家具,而且做工精美,可以看出直到清代中期漆饰家具也依然普遍被宫廷贵族所使用。

  明式家具当时的产地可谓遍及全国,但最精良的主要出自北京、苏州和广州及其辐射周边地区,其中又以苏州、北京较佳,广州稍次。当时家具经水路(运河)运往北京以供达官贵人使用,因为贸易开放,部分产品在运输的途上卖给沿路的人家,这也是后来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收家具的人可以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家具的原因。当时硬木家具主要是民间使用,只有非常少数进入宫廷(有也可能是抄家或者进贡所得)。

乾隆年间清式御制紫檀家具

  清朝中后期:宫廷御制紫檀家具的昙花一现

  中国本土并不生产紫檀,因此只能依赖进口。清朝短暂地开放“海禁”并未输入大量的紫檀,虽然后来清朝开放了海禁,但是紫檀原产地的过度开发,已无太多好料,因此明朝及清朝前期,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向民间购买的紫檀都被完整地存放在宫中。在“康乾盛世”中,清朝迎来了国力鼎盛期,周围大兴土木,建造新的宫殿处所,一改以往装饰性浓,华美优雅的风格,刻意营造雄伟庄重与威严震慑之感,在建筑和装饰上广泛利用传统和外来艺术,图案布局求新求异,艺术性远大于实用性。这一切在家具制作上更是登峰造极。康熙、雍正期间仅制作了少量紫檀家具,到了乾隆十年(1745)左右,乾隆皇帝开始酷嗜雕刻繁缛的紫檀家具,从而引领了清中期上层社会家具的发展方向。这时期因为满族统治者的生活习尚、审美情趣和政治需要,清宫选择了完全不同于漆饰家具和明式家具的材料——紫檀,开创了清式御制紫檀家具的风潮。但是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后来因为政局动荡列强入侵还有官办工坊的倒闭,工人流失回各自家乡,也就再也无法制作出此等重器。

  虽然民国甚至到解放前都一直有生产漆饰家具和明式家具,但是因为原料和工艺式微等原因,更多是对过往作品低劣的仿作,中国古典家具的辉煌也一去不复返了。

漆器屏风置于英国大宅中

  民国至今:古家具买卖市场的风起云涌

  早从16世纪开始,就有漆饰家具因为民间贸易或者外交原因被运往国外,这在18世纪达到顶峰,当时整个欧洲正处于洛可可风格,对异国风情异常渴求,喜欢模仿东方母题。同时中国茶叶、瓷器等外销商品的热销,让中国热蔓延整个欧洲。漆饰家具也乘上了这场东风,精雕细琢的工艺与当时整体的建筑装饰十分搭配,因此在欧洲刮起了“中国风”(Chinoiserie),除了大量进口漆饰家具外当地工坊也模仿制作。特别是康熙和路易十四的深度交往,也让两国的文化交流密切,不仅中国文化传到欧洲,西方洛可可风格也进入中国,甚至影响了清式紫檀家具的创作。

1839年英国一家宅子内的摆放了明式家具的现代装修风格

  可以说从民国开始,明式家具的收藏初具雏形。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民国到2003年,这是明式家具收藏的第一阶段,收藏的主体是西方人。而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今,中国人开始加入明式家具收藏,整体价格水涨船高。

  在第一阶段里面,民国之后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是1944年艾克《中国黄花梨图考》的出版,这是首部关于明式家具的书籍,虽然当时发行的量很少,但是意义重大,书籍出版后许多人都循着书上的家具类型去找实物,后来英文版的出版,让更多西方藏家加入了收藏明式家具的行列,整个市场变得热络起来。后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王世襄关于明式家具的书籍出版后,整个市场像被点燃了一样,反响剧烈,香港的古董商马上做出反应,寻找书上著录的家具实物,而内地也响应起了轰轰烈烈的铲地皮活动,逐片逐片将整个中国翻了个遍。此时可以说是中国古家具收藏的顶峰时期,当时绝大部分的买卖都是在香港,香港也借此跃升为中西古家具贸易的重心,当时整个古家具买卖如火如荼,内地铲地皮找到的货,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运往香港,在香港每天都可以看到新鲜的货。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铲地皮的活动依然持续进行,但是能找到的家具数量已经很少了。这期间主要是苏富比、佳士得两间国际拍卖行在纽约、香港设立两个中心。在此之后香港的古董商将中国古家具卖给西方的收藏家,它们又通过拍卖,将藏品卖出去。纽约转变为世界的艺术中心,一年两次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又将中国古家具收藏变为国际化,收藏明式家具的群体迅速扩张。之后到2003年,中国古家具的买卖在古董店和拍卖市场并行,收藏主体依然在西方人,虽然供货量逐渐在减少,但是价格相对稳定。

  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走下坡路和西方收藏家出现断层,中国经济上升市场快速崛起,黄花梨等木材价格不断上升,中国人意识到明式家具的价值,大量涌入明式家具收藏市场,并用了十年时间快速填补了欧美客户原来的位置,这时候市场的主体90%转移成中国人。因为价格快速升高,大量早年西方收藏的明式家具回流国内,因为质量品性佳拍卖价格不断刷高,特别是2008-2010年时候打破多项世界记录。最近几年虽然特别高价作品并不多,但是整体价格已经到达世界高度,市场依然热烈。

  随着华夏文明的出现,中国家具步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漆饰艺术快速发展。之前的漆器尺寸都较小,而且装饰单调,但从这个时期开始,漆器体积逐渐变大,并开始出现在建筑上。装饰和技术手法也增多,出现了饕餮纹、虎纹、云雷纹等纹样,也有用蚌片、蚌泡、大理石等镶嵌兽面。在先秦时期,陶制家具和青铜家具先后成为家具发展的主要形式,青铜家具在春秋时期非常鼎盛,但主要是礼器、祭祀的用途,因此不多著述。春秋中期以后,漆木家具首先在南方发展起来,这个主要得益于当地盛产漆及木材。特别是楚式家具的兴起,到了战国已经完全形成了自身特色,这也为之后漆饰家具走向更加繁荣起到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家具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1738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