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天神之国的艺术(图)
http://www.socang.com   2014-01-09 14:32   来源:文物天地

清 青花斗鸡图盘

永泰兴通画店通草水彩画

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

  文/程存洁

  18世纪以来,随着中西贸易的持续开展,神秘的中国越来越吸引西方人的关注,中国的艺术也就随之大量传入西方,并深受西方人喜爱和追捧,从而在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也由此被西方人誉为“天神之国”。

  在欧洲,18世纪以来在上述历史背景的影响下,无论是国王的宫殿,还是王公贵族的城堡、大臣府邸,甚至寻常百姓人家,都以中式风格的装饰为荣;一时间,中式园林、中式凉亭、中式客房、中式书房、中式装饰等等应运而生,竞相辉映。一批批生产于18~19世纪的中国艺术品,如瓷器、木制品、竹制品、象牙制品、漆器、纸本水彩画、玻璃画、墙纸画、通草水彩画等各门类艺术,通过广州口岸,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并融入进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西方人生活中有机组成部分。久而久之,这批来自中国的艺术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情趣,也影响了西方的艺术风尚。

  由于清朝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长达80年之久,客观上使得流向西方的这批中国艺术品中的绝大部分直接产自广州,因而当我们站在西方的角度谈论天神之国的艺术时,实质上是指这批来自广州口岸的艺术品。这批艺术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特征。

  首先,这批外销艺术品的创作主要是面向西方市场,服务和销售的主要对象是西方人,因而它们兼具艺术和商品的双重特点,艺术内容主要取决于西方人的喜好。当时的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西方人迫切想了解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中国韵味的艺术品和反映中国社会风情的艺术品深受他们喜爱,写实性强,销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类艺术品具有程式化和机械化的特点,更多的是一股匠气,而不是灵气,其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与此同时,西方人将自己家族的徽章、自己喜爱的艺术造型交由来华贸易的中介人带到中国,交由广州民间艺人订作,完成后再带回西方留做纪念。在西方,此做法一时蔚然成风。

  其次,这批外销艺术品的艺术风格有别于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某种程度的中西合璧的色彩。艺术品的创作者是中国的民间艺人,而艺术风格却偏向西式,更多地具有“洋味”。比如贸易画,就注重采用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注意三维空间的运用,注意借用西画的光线与明暗阴影的处理方法。可以说,这类艺术品因具“洋味”而长期以来不被国人重视,也没有形成什么流派,未能进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眼球,但它们却是中国人较早学习西方艺术的作品,因而从中国艺术发展史和中外交流史角度来说,应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们在论述天国之国的艺术时,既要关注它们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也要了解这些艺术本身的成长历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395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