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近万册古籍深藏箱中待保护(图)
http://www.socang.com   2014-01-03 09:31   来源:亳州晚报

亳州市谯城区图书馆内景

  亳州市谯城区图书馆作为文化部评定的“三级图书馆”,除了大量供市民借阅浏览的图书外,馆内收藏的古籍也十分具有文化价值。但由于古籍保护要求较高,图书馆条件有限,为防止书籍受损,暂时只能在箱子中封存,不能向公众开放。

  昨日上午,记者在图书馆看到,阅览架上摆放着《史记》、《唐诗》等书籍以及各类报刊,数十个市民正在阅览室里安心读书。谯城区图书馆馆长刘强介绍,谯城区图书馆共有图书19万册,年借阅量达到60万次。

  “除了大量供读者浏览借阅的书籍,在图书馆内还收藏着大量古籍。”刘强说,在县区级图书馆中,谯城区图书馆馆藏古籍较多,都是通过多年收集和民间捐赠而来,十分具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位于图书馆二楼的收藏室里,记者看到标示着三国志、晋书、新唐书的柜子里,整齐地收藏着清版本的《二十四史》,在旁侧的柜子中还收藏有《大清律》、《历代通鉴》、《左传》残本等政治、历史书籍,书籍均为线装本,从纸质上可以看出已经有一些年头。刘强介绍,图书馆内共收集有清代和民国时期古籍近万册,除了有研究亳州历史的资料外,还涵盖有医药、政治、经济多种类别的著作。

  不过,因古籍十分珍贵,目前都被收藏封存。仅在图书馆一楼阅览室内的玻璃柜内,放有展示给市民参观的《亳州志》、《三国志演义》、《孝经行义》等几本书。

  据了解,目前古籍保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生性保护,另外一个是再生性保护。其中,古籍数字化就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运用科技手段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手段。

  早在2011年,文化部就发布了《进一步做好文物古籍保护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及有关收藏单位,加快古籍数字化步伐,开展古籍基本丛书(电子版)的编纂工作,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为公众提供服务,让古籍“走出深闺、化身百千”。以国家图书馆为例,目前已经有数字化的4万张拓片,公众可免费使用。馆藏的所有西夏文献都已经数字化, 2000多种地方志也已经数字化,读者使用起来更方便。

  “由于资金和空间有限,为了防止书籍受损,我们只能用箱子密封,避免虫潮”,刘强表示,图书馆内的古籍都十分珍贵,若资金充裕,他们考虑改变藏书环境,充分利用古籍的文化价值。 (亳州晚报 记者李锦文)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5239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