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锁中的那些门道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5000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时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入唐时,锁多为金、银、铜、铁、木制成。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后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在收藏古锁的过程中,安秉武也对锁格外有研究,收藏古锁不仅是一个把玩的过程,更不断探求其中的门道。他的收藏品中大多是清代早期、中期及民国时期的锁具,最大的一把锁长度达30厘米,而最小的锁只有纽扣那么大。安秉武说:“透过这些锁,可以看出中国锁具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木制结构到唐宋年间的金属锁具,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金属锁具诞生后,材质上也有所不同,镀金的、镀银的、白铜的、黄铜的,到了近代更出现了混合金属的,可以说在材质上不断翻新。”
锁的主题同样琳琅满目,比如以动物和祥兽为主题的锁具就出现了很多种,如:麒麟、海兽、牛、羊、马、锦鲤、螃蟹等。再比如以福瑞寿喜等文字为主题的锁具,同样令人爱不释手。
到了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锁具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出现了横开锁,从简单到复杂分别为:一字锁、工字锁、上字锁、下字锁、山字锁、土字锁、士字锁、吉字锁、古字锁、尚字锁、寿字锁、喜字锁等,我们从文字中就能看出其中越来越复杂。在安秉武的收藏品中有一对“吉士锁”,其开锁的繁易程度可见一斑。当然在封建社会,锁具的复杂程度也是身份的象征,比如一字锁、工字锁、土字锁、士字锁等带有简单锁孔的锁具通常都是给平民百姓使用的,而带有吉、寿、喜等吉祥内涵文字的锁具则多是给达官贵人和宫廷使用的,当时通过这家人使用的锁具就能看出这家人的身份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