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与花无极瓦砚》(张得一藏)
端溪磐石砚(欧忠荣藏)
12月8日,《中轴线·风雅颂——张得一、黄海涛、欧忠荣三友砚展》在广州瑞哲轩艺术馆举办。本次砚展,以“中轴线·风雅颂”为主题。三位参展人,分别为北京张得一、河南黄海涛、广东欧忠荣。他们对砚的“玩法”各有所得,有镌铭改制、有收藏题诗、有设计创作等,形成了一个互补长短的玩砚团队。欧忠荣表示,我们玩的不只是砚,而是砚文化。
■收藏周刊记者 赵旭虹 梁志钦
张得一:喜欢将古砖瓦改造成砚台
作为展览的一部分,《金石缘:指下清音》展出半隐庐主人张得一先生收藏、镌铭的历代砖瓦改制砚10方;分别有由汉代瓦改制的砚,如《“与华无极”简瓦砚》,也有来自三国的砖所改制的砚台,如《宝鼎三年陈氏作》等。
在张得一的藏砚中,主要是对古代遗留下来的砖瓦进行改造,变成砚台。这种玩砚方式,在他看来,一方面这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另一方面,则也可以寄情于铭文或者印刻,鞭策自己。他介绍说,在《宝鼎三年陈氏作》的拓片上,他就故意盖上了一方“曾为五斗米折腰”的印,既是对自己曾经生活艰苦的一种提醒,也是对自己不懂世俗的嘲笑。而在同一张拓片上,也盖上了一方“旧事已随流水去,此生专为砚琴来”。原来作为砚台藏家的张得一,也喜好古琴。他认为,之所以砚台能凝聚某个年代的文化信息,就因为玩砚的人喜欢通过砚来传达一些当时的想法或者追求。
黄海涛:为砚台做拓片赋诗词
《香雪海:士人心扉》是开悟堂主人黄海涛收藏并题诗的清代及当代梅花专题砚主题,他收藏的主要是古代砚台,他强调“与张得一对汉砖瓦改制不同,这些砚台是不能修的。”那他的玩法是怎样的呢?原来他为每一方收藏的砚台做拓片和赋上诗词。来重新诠释砚台的意义。其收藏的砚台其中有《寒梅砚》《枯枝梅砚》《梅桩砚》《墨梅砚》等10多方以梅作为主题的砚台。
欧忠荣:喜欢参与砚台设计
《得天趣:道法自然》是拿云楼主人欧忠荣先生设计、监制并题铭的近年砚作的展出主题。与前两位不同的是,欧忠荣所藏砚台大部分为新砚,在参与的程度上,可能相对会更高,他除了撰写铭文,更参与设计、监制砚台的形制。
欧忠荣说“我每次买回来的砚,都会经过改动再当成是自己的藏品,有时候自己直接改,有时候就请别人来改。每次都是当一个砚师改到无法再改的时候,再请第二个人接着改。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砚师、一个砚工可以独立完成我的砚台,或者说没有一个砚师、一个砚工可以一次完成我的这个砚。有时候一个砚台从开始到完成,都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欧忠荣认为,投资收藏端砚,起点要高。初来乍到,宜专注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以免分散有限的资金和精力。经比较分析,不同坑口之间升幅的差别甚大,基本上都是名坑比一般坑口升值快。买几件优质的老坑,两三年后就有不错的回报;而宋坑要买一大堆,若干年后成批量卖出去,才会有一些回报。
他表示,端砚的坑口庞杂,初入行者对端砚的认识有限,什么坑口的砚石都收藏,容易上当。只收藏那些特征明显、石品好、坑口无争议的名坑,才不用白交“学费”。这是一个回避风险的好办法。若干年后,随着对端砚认识的加深,可以陆续扩大到收藏一些其他坑口的砚石。甚至可以收藏一些坑口似是而非、石品花纹奇特的“异品”,主要是用来作教材和标本,以提高自己识别坑口的能力。
砚台赏析
六看端砚工艺
品评一方端砚制作得好不好,有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一是工艺层面。精神层面就是看它的气息,文不文气,雅不雅观。至于工艺层面,主要有“六看”:
一看形状是否顺眼。形是对砚台整体的把握,是给人一眼看过去的第一印象。
二看比例是否适当。比例是指端砚自身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构成,如长宽高之比、砚堂面积与砚台整体大小之比。还有砚台本身的大小。一般来说,八九寸之间的砚台最宜把玩。
三看创意是否出新。就是看作品有无出入意料、打动观者的绝妙构思。
四看构图是否合理。看构图重点看砚堂在整个砚台中的布局。砚堂是一方砚中最关键的部位,端砚的构图,就是围绕砚堂为中心所作的设计布局。
五看雕刻是否精到。砚雕砚雕,就是要看雕刻的技巧和水平,有无“刀味”和“刀法美”。
六看手感是否舒适。现代端砚讲究可用、可赏、可玩。雕得过通过透过细的砚台,不利于实用,也不能上手,三味中少了两味。
砚台收藏
好端砚须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砚味”就是说砚要有砚的功能和韵味。砚的天职,就是供人磨墨用的,所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地方磨墨。不但要有地方磨墨,还要千方百计、尽可能让人磨得舒服。
砚要有韵味,就必须讲传统,讲古法。清代的朱栋说:“有佳石不可无良工,有良材不可无古法”,否则的话,“终非雅品,难入艺林。”古人论制砚,有很多精警之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如宋代的晁以道说:“砚若无池受墨,则墨亦不必磨,笔亦不须点,惟可作枕耳。”也就是说,砚没有池,干脆拿来作枕头就算了。明末的陈子升则把“砚池”比作人的眼睛,他说:“砚无池如人无目。既琢而复归于朴,斯为完器。”古人讲的,归根到底,就是“砚味”。
实用功能与观赏性并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当端砚实用的本质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时,其作为“器”的审美价值也就随之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反之,当其本质功能被人为弱化时,那种被边缘化了的“变性”的“端砚”,也会因其不伦不类而丧失砚台的观赏意义。端砚没有体现书写、描绘的使命感,尽管精雕细琢,也只能当作一般石雕,不足以成为端砚。一方好的端砚,应该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实用的需要,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要。
砚台藏家
张得一
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工书善画,兼精篆刻、陶艺。
黄海涛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在古砚收藏、研究领域成绩卓著。
欧忠荣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专家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端砚收藏、创作及端砚文化推广、端砚史学研究领域卓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