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栋大楼,看到满楼的精美油画挂在墙上,你可能以为来到了大城市的油画展览厅 。在村子里众多别致的洋楼间徘徊,看到到处是画廊,你可能以为来到了异国画院。但这却是黄岛区的一个农村的新面貌。记者22日继续深入青岛市的新农村,发现农村的美丽。
11月22日上午,记者乘车来到黄岛区大泥沟头村,一下车迎面就看到一栋别样的大楼,古色古香的大门上醒目地刻着“绿泽 ”两个字,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大泥沟头村最有特色的画院。走进三层楼的绿泽画院,内部装饰精致,每一层都是一个展厅,展示着不同的画作,油画上标示着不同的价格,从几千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这个绿泽画院占地72亩,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画室12000平方米。”大泥沟头村村书记张财金告诉记者,绿泽画院从事油画、水彩画、丙烯画临摹和创作,主要采取订单生产方式,作品主要出口欧美十几个国家,年出口油画3万幅。“光这个画院2012年的产值就过亿了,我们还成立了绿泽美术职业学校。”张财金说,大泥沟头村的油画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这里建设成了青岛达尼文化产业园。村内从事美术业的人员就达到1000余人,带动全村60%以上的农民就业,实现每人每年增收5000多元。
记者了解到,这个村聚集了康大文化产业园、绿泽画院等9家文化旅游公司和十余家个体画室。“光绿泽画院一家就有画家36人,画师400人,画工300多人。”一名绿泽画院的工作人员说。
“我们村现在有个洋气的名字,叫青岛达尼画家村,主要是想把村民和村子的特色产业结合在一起。”张财金说,这个村子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村子积极引进知名画家,很多画家来村定居,并长期在此作画,不仅让村子出了名,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张财金说。
记者来到村里的画廊一条街,这里集聚了十几家画廊。记者走进一家画廊看到,有两个画师正在比着照片画油画。“这是定制的画像,一个妇女和她孩子的合影,我们照着照片画出一模一样的油画,这一小幅油画是2000多元。”其中一名画师告诉记者,在村里,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从村里学画作画就业的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泥沟头村人,我热爱绘画,所以学了油画,现在开起了这个画廊,一年能赚40万吧。”另一家画廊的老板今年只有26岁,可他已经拥有了两个画廊。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只有237户、1441人,还有外来人口1050人,全村收入里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就占到60%。
“黄岛区有一个村子,便民利民的工作做得很好。”一名黄岛区市民告诉了记者这个线索。22日上午,记者根据线索又来到了黄岛区黄石坎社区,该社区书记逄宗校告诉记者,黄石坎社区先后获得了“山东省适宜居住模范村”“青岛市文明村庄”等称号。
记者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这里建有便民服务大厅 、幼儿园、卫生所、视频监控等场所。孩子们正在幼儿园上课,这些孩子的学费全免,社区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午休被子,配备了齐全的幼儿教学设备。“我们社区还聘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广场教村民扭秧歌,跳健身舞,还有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材等。”逄宗校说,社区还建设了完备的社区监控系统,在统一的监控室就可以监控社区的每个角落。记者 魏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