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这里所说的“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据了解,龙泉青瓷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2007年中拍国际拍卖会上,一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以880万元价格成交,一时间轰动整个收藏拍卖市场。这个被称作“弟窑”的瓷器凭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是什么足以让其在瓷器发展进程中得以生存延续?近日,记者在位于南京仓巷的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的“东宝轩”里找寻其中的真相。
龙泉青瓷行情稳中有升
在“东宝轩”里,记者并没有发现多少完整的瓷器,但是在地上、展柜中却躺着为数众多的“残瓷破陶”。店主焦守禄是个务实的瓷器收藏者,他是朝天宫古玩市场最早的一批藏家之一,焦先生告诉记者,名窑口的完整器少之又少,许多都被藏在博物院里,要想“捡漏”还真是不容易。近年来,龙泉窑瓷器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直备受关注。虽然龙泉瓷的价位还很难与明清青花、粉彩等品种相匹敌,但其拍卖行情一直稳中有升。在店内为数不多的完整器中,记者发现了几件品相俱佳的龙泉窑青瓷器。据焦先生介绍,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在南宋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逐步达到鼎盛时期。对于一个普通爱好者来说,除了表面釉质留下的历史痕迹和外表的精致程度之外,光凭肉眼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它所属的年代。对于这么长时间跨度的龙泉青瓷,专家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断代的呢?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元代龙泉窑重纹饰
为了解开记者的疑问,焦先生拿出一个代表龙泉窑典型器型的云龙纹尊。记者观察到,该尊釉面肥润光亮,釉色青翠碧绿似玉,釉质滋润肥腴如脂,装饰刻花纹样,花纹呈浮雕状,腹部为云龙纹,胫部刻莲花纹,舒展流畅,工艺制作精湛。可是到底怎么断代呢?“这个瓷器具有元代龙泉窑的特点。”焦先生介绍说,元代龙泉窑薄胎厚釉,多层施釉,用瓷质垫饼垫烧,圈足深挖而规整,足内满釉,外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露胎泛红,以器型和釉色取胜。此时的元代龙泉窑一反之前多素面、少装饰的特点,器物普遍饰有花纹,将刻、划、印、贴恰到好处地运用其中。这种“重纹饰”的制法给了人们更多的信息去判断它的年代。此外,莲花瓣是宋元时期主要装饰之一。该云龙纹尊上的莲瓣宽矮,是元代所特有的纹饰。元代龙泉窑在南宋的基础上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在釉色工艺上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龙泉窑以釉色著称于世的传统。
明代“青如玉”远销欧洲
焦先生边说边拿出另一个龙泉窑缠枝花纹碗给记者作比较。记者发现,这个龙泉窑青瓷主要以内部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色融为—体,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整体看来,两个器物在釉色上十分相似。“这两个不是一个年代的。”焦先生笑着将碗底翻过来给记者看,他说,其实真正的奥秘在于底足。记者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缠枝花碗只有圈足上有一层釉,底足处全部无釉。焦先生说,元代晚期由于改用薄垫饼支烧,底足基本上无釉,中心有乳丁状突起。明代初年龙泉窑器一直延续了此种方法烧制,由于两者之间在这个层面上相似,所以收藏界往往将明初龙泉青瓷与元代龙泉青瓷混为一谈,或笼统称之为“元末明初”。到了明代,龙泉青瓷的美誉逐渐传入欧洲,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国,受到青瓷爱好者喜爱,龙泉青瓷正是以其釉色青如玉的特点被誉为瓷苑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