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姐姐凸点雕像
近日,在上海街头出现了形似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的凸点塑像,多数行人表示“雷人”。其实,造型夸张的雕塑,在各个城市一直屡见不鲜,此种雷人雕塑引发公众质疑:这是艺术还是“媚俗”?
“雷人”雕塑屡见不鲜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进行,城市雕塑渐渐吸引了更多目光。据媒体报道,近日, 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当年著名的“凸点”、S型肚皮舞造型的塑像被摆在上海街头,并取名“不是浮云”。在遭受质疑后,主办方联系雕塑的创作者,要求解释创意来源,创作者称并不知道这个网络红人。据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雕像已经被人买走,价格不详。
其实,其他各大城市也曾出现过诸多“雷人”雕塑。2013年4月份,位于河南偃师龙华欢乐园内的一尊雕像被上传网络:金色的雕像形象酷似“弥勒佛”,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却梳着大背头,一时引发不少负面评论。后园方回复称雕塑“头像是该企业创始人的头像”,并为避免误解,会配上企业创始人的相关介绍。
“遭殃”的不只是佛祖,还有历史名人老子。此前,苏州金鸡湖畔出一尊老子的雕塑,这位“老子”眼睛紧闭,舌头伸出,并露出嘴中一个大门牙,颠覆了不少人对这位古代圣贤的印象。园方回应称为表现老子“刚柔之道”,并将立牌阐释此深意。
此外,据媒体报道,福建漳州碧湖生态园里展出一尊“中学生舌吻”雕塑也引起广泛争议。两个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坐在一起相拥热吻。不少市民表示,这件艺术品会起到误导作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
艺术还是媚俗?
艺术夸张与雷人搞怪的边界在哪里?或许每个人心中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至少应遵循一定的准则。
有人说,雕塑艺术适当的“前卫、夸张”一些可以理解,但一座城市摆放的雕塑或者城市中的建筑并不是短时间存在的,所以应当全面考虑影响,使其尽量与周围景观或想表达的人文主题一致,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种种“吓人”造型。更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雷人雕塑根本不是艺术,本质就是“媚俗”。
众多“雷人”雕塑与建筑在受到公众批评的同时,也遭到了部分行家的反对。有专家称,艺术不是审丑,雕塑应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而不是满足其一时的猎奇欲。雕塑寄寓着创作者的艺术构想,但毕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应考虑是否能融入整体环境,能否为人所接受。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有专家称,这些造型独特的雕塑以及建筑代表了一种审美方向,能给人新的视觉感受,公众不应一味批判指责,要尽量以开放、宽容的心态看待。
专家呼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雷人”雕塑频出,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或许反映了艺术与公众的脱节。中央美术学院[微博]设计学院教授周至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品,城市雕塑不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需要公众的参与。比如说一个大型的地标性的雕塑计划,可同时公布数个方案,让公众来投票决定。
据悉,国外一些城市如需安放艺术雕塑,会公开向社会征集作品,并请各界代表组成评审团加以遴选。确定主题后和艺术家签订合同,对雕塑的安置地、使用年限等细节作出详细说明。
如果引用这种公开透明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雕塑与一些建筑就可以实现艺术与现实环境的对接。只要在整个操作层面能够公开透明,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公众,“雷人”雕塑、建筑或许会减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斥太多华丽炫目的感官刺激,一些淳朴善良的东西却渐渐退出社会舞台,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有评论称,雕塑作品应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具有一定鼓舞和纪念意义,格调须雅俗共赏,这才是雕塑艺术本身存在的意义。(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