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翡翠行业不是谁都玩得起(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08-09 09:02   来源:昆明日报

缅甸公盘再现了翡翠市场的捉摸不定。 配图

缅甸公盘再现了翡翠市场的捉摸不定。 配图

冷清的市场。

冷清的市场。 

  6月,缅甸翡翠公盘在暂停一年后重启,一块底价5800欧元的翡翠原石最终成交价却是1089999万欧元,是底价的187倍还多。

  7月,2013中国昆明泛亚石博会开幕,省石产业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却在多个场合发布关于翡翠的预警,直言翡翠泡沫破灭指日可待。

  8月,整合了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云南文化创意展等多个活动的云南文博会将拉开帷幕,拥有“中国青年翡翠艺术家”、“中华艺雕大师”等头衔的于丰也却直言,所有做玉的人,都在不停地捞钱。

  连续3个月,和翡翠玉石相关的话题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李连举发出预警不久,也有不少商人和专家发出声音:翡翠成品价格将上涨20%—50%;翡翠市场依旧是个朝阳产业。

  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之际,云南的翡翠市场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市场沉闷

  茂源珠宝的掌柜余茂芬最近陷入了两难的尴尬:选择退出抛售,收不回成本;选择继续坚守,每个月不过3000元左右的利润。

  2013年初,因为看好翡翠市场加上本身喜欢这个行业,余茂芬放弃了多年花卉生意,把60万的资金全部投向了翡翠市场。但半年过去了,满怀希望的她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这半年来,撇开成本,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元,有一个月还亏了4000多元,远远不如以前做花卉生意,甚至不如外出打工的收入。”

  现在的余茂芬在面临每天不过10多个顾客光顾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货源价格的上涨:同样的一个手镯,年初进货时不过600元,现在涨到1000元左右;一个800元的挂件现在至少也要1200元。

  “现在价格上万元的货我基本不敢进了,更别说囤货了。”余茂芬说,今年还在市场上赚钱的要么是有固定的客源,要么就是以前有囤货,像她这样刚入行的新手是很难转到钱的。

  余茂芬是新手,但从2007年入行的福建人林建峰已经可以说是一个“老手 ”了。在世纪城金源购物中心一楼经营着一家名为“阳阳珠宝”的他,对近年来的翡翠市场同样感受很深。

  “翡翠市场从2010年开始可谓节节攀高,2009年我所在的这个商场只有7、8家翡翠店,现在有40多家。2010年1万元出手的手镯,现在3万元能回购来就已经不错了。”林建峰说,火爆的市场行情终止于2012年下半年,“当时一天怎么也有20多人前来进店,一天多的时候有8—10万元的销售额,现在一天不过一两个人来光顾,做得还都是熟客的生意,一天下来不过几千元的销售,有时候两三天不开张的情况都有。”

  在翡翠行业打拼6个年头的林建峰坦言,目前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对市场上涨价传言予以期待和看好,另一方面他也不敢多进货,担心市场一下子垮塌下来,把自己套了进去。

  在世纪城金源购物中心二楼,翠怿(世纪)珠宝大世界和君凰国际珠宝艺术广场彼此相邻,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近1/3的铺面处于闲置状态。当记者问起原因时,翠怿(世纪)珠宝大世界一家铺面的销售人员说,商场是从年初才开始招商,至今尚未招满;而君凰国际珠宝艺术广场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以前经营商场的老板破产了,一些铺面经营不下去,就搬走或转行了。

  洗牌开始?

  商场冷清的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翡翠专家摩太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云南2007年的翡翠珠宝店为6000家,现在是21000家,4年多时间激增了15000家,“上百亿的翡翠成品压在商人手里,没有进入到藏家、消费者手中,很多人没有翡翠知识就乱进场,最终造成了当下这种情况。”

  正如摩太所言,像余茂芬这样完全不懂翡翠的人盲目杀入翡翠行业的并不在少数,而一旦进来了再想全身而退并不容易。

  “很多人是在2010以后年翡翠市场行情看好的时候进来的,而2009—2011这段时间,恰是毛料、成品进价持续上涨的阶段,于是很多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资金最后都变成翡翠囤在手里,到2012年下半年市场低迷的时候就变得进退两难。”一位观察翡翠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这样分析,“进退两难之际,总有不愿坚持或坚持不下来而选择退出,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商场开始出现铺面空置的原因。”

  云南勐拱企业集团董事长杨自文则直言,市场低迷后,行业内部商家“消化”正在进行,“这是一个供求平衡等待期,也可以理解为洗牌期,那些盲从的、不专业的、小资本的商家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拥有省政协委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杨自文,从事珠宝行业已有20年时间,在全国有500多个终端零售点,对翡翠市场的变化一直颇为关注。按照他的分析,从2012年翡翠市场低迷以来,呈现几个方面比较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进入翡翠行业热钱的速度在减缓,进入行业的金融产品却在增加。“市场火爆的时候,广东揭阳几个资产上亿的老板聚在一块就去公盘了,而现在他们一般都会请些专业人士当顾问,不再盲目。”杨自文说,与此同时,民生、华夏、平安、富滇等一些金融机构却准备推出或已经推出一些翡翠方面的金融产品,“民生银行从去年至今,在云南推出的涉及翡翠珠宝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65亿元的金额。”

  相对于投资者的理性,消费者也越来越趋于理性。杨自文说,前些年,消费者更多的是跟着舆论导向走,市场看好,消费者盲目迈进;舆论唱衰时,消费者也在观望。而现在,消费者已经开始由盲从走向理智,从无知走向认知了。“但这一过程中,虽然市场低迷,但原料却一直是抢手货,价格居高不下,6月份这次公盘,低端翡翠毛料的价格普遍较一年前涨了3—5倍,更不用说高端翡翠了。”

  众说纷纭话公盘

  杨自文提到6月份这次公盘,无疑是近来翡翠界最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既是翡翠市场的一个风向标,也流传出不少的谈资:一块底价5800欧元的翡翠原石最终成交价却是1089999欧元,是底价的187倍还多;一块2011年公盘出现过的飘线状阳绿的原石,当时是184公斤,底价4.8万欧元流拍,而此次货主拿走了其中一片,160公斤以2.8万欧元起拍,最后成交价折合约3600万元人民币,是起拍价的约120多倍。

  而除了上述两个“疯狂”的例子外,记者从一份参与公盘的珠宝商提供的14份公盘原石中标价格表上也看到,14份原石中标价与底价的倍数,最低的为8.26倍,最多的是113.7倍,价格上涨的趋势确实明显。

  根据缅甸政府公布的资料,本次公盘投放原石10300份,相比2012年的原石减少了38%,原石的起拍价也从一年前的最低2000欧元起拍变为4000欧元起拍,而参与客商达到7000多人,比2012年3月公盘的5000多人增加了近50%。且有传言说,这将是当地最后一次公盘。

  “公盘前的5月,我专程去拜访了缅甸驻华大使吴丁乌,并接待了缅甸矿业部的副部长,了解到,这次公盘仅属内部消化上届公盘余留及一些商家珍蔵于箱急于出手的毛料,而其矿山因局部战争已经停止开釆一年之久。”杨自文对于此次公盘原始减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他看来,此次公盘炒作成分确实存在,但却不是主流,“从当前国内的消费习惯来看,市场确实呈现供大于求,但从整个大市场来看,依然是供求大于供给,因为长江以北以及国外市场依旧潜力巨大,因此,价格上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杨自文也分析道,在好货一石难求的同时,此次公盘热钱却依旧持续、情绪高涨,竞标完成后,未提货人仍然不少;从参与人群看,依然有不少新手,而一些资深的“老庄家”却并没有出现。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缅甸公盘结束后不久,省石产业联席会议、省国土厅副厅长李连举就发出预警:翡翠泡沫破灭指日可待。

  李连举分析,翡翠泡沫面临破灭是综合原因:一是国内翡翠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二是缅甸已经明显控制玉石毛料的投放量,缅甸翡翠毛料价格比历届公盘都高,基本上涨了10倍,加工到市场以后,势必还会出现更高的价格,增加了翡翠的泡沫成分;三是缅甸今后会尽量不卖毛料,而是转向加工,增加附加值,再销售到中国来;四是国家宏观经济放缓,加之收缩银根,这样热钱就会减少,同时消费也会放缓或者停滞。

  支撑“缅甸今后会尽量不卖毛料,而是转向加工,增加附加值”这一说法的佐证是,缅甸政府已经在着手建立大型玉石加工交易区域,且已开始在瓦城到曼德勒机场361公里处动土,并给出了每英亩(约6.07亩)土地2002万元的优惠价格。

  云南的机遇与挑战

  相对于李连举的“悲观”,省珠宝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肖永福却对翡翠的未来依旧持乐观态度。

  “缅甸不可能彻底停止公盘,翡翠也不可能实现完全在缅甸生产加工。”肖永福说,出口翡翠毛料到中国一直是缅甸的经济命脉之一,但目前中国境内已经有数以万吨计的翡翠毛料,“中国3年不进口毛料依然可以有产品来填补市场,但缅甸不可能3年不出口毛料,此外,玉文化的根子在中国,缅甸其实出台优惠政策建加工交易区,但依然缺少足够的文化和技术支撑。”

  “即便如此,对于云南而言,原料加工和市场销售‘两头在外’的云南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风险。”肖永福说,翡翠市场的波动“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自己乱了阵脚。就云南而言,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多年却依旧“两头在外”不可谓不尴尬,“眼下,在云南建立加工企业迫在眉睫,加工起来了,毛料来到云南也就不是难事了。”

  “两头在外”之余,杨自文指出,云南的珠宝市场依旧以姊妹店、兄弟店等传统模式为主,资金不足,整合能力差,类似昆百大、七彩云南这样的大企业少之又少,难以形成金融的概念。

  “政府商家对珠宝市场的认识都不够,很多人对翡翠的基本感念都不知道就盲目进入市场,而政府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门槛,以至于昆明、腾冲、瑞丽等地都有几十家专业的市场存在,重复建设之余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杨自文说,云南可以开发的远远不止翡翠资源,有40多种类似黄龙玉、碧玺这样的玉石资源有待开发和挖掘,“省内市场饱和的同时,除了个别大企业,我们却很难在省外看到云南企业的身影,云南的翡翠珠宝市场依然处于被动营销的状态。”

  在杨自文看来,除了注重引导生产加工企业落地外,云南还应该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从源头上掌握话语权。“哪里有原料,工艺师就会往哪里走,政府再引导工艺师和相关学校扎根云南,引导做大相关的金融产品,这才是云南翡翠玉石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

  但杨自文也坦言,云南的翡翠珠宝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认知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政企、银企合作不畅以及与缅甸的利益博弈等方面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引导和开发各类珠宝产品,实施云南的财宝战略才是‘玉回云南’的出路所在。”

  记者手记

  扑朔迷离的翡翠业

  不是谁都玩得起

  从顾客到经销商再到专家学者,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翡翠这一行,水很深。于是,才明白,原来“黄金有价玉无价”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含义。

  所谓“玉无价”反映到市场上,并非单指玉石的珍贵,还指它没有具体的价格体系。自己定价,看人定价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就坦言:来店里买翡翠的人,90%是不懂行的,这就给了商家很大的空间,“一般来讲,商家都会至少加价50%以上出售,遇到懂行的,30%也是底线了。”

  对于市场说的,低端产品价高不会有多大变化,中高端产品却会越来越升值一说,上述商家并没有正面回应,只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做低货,苦饭钱;做高货,苦房钱。”

  其实,水深之处并非只体现在零售市场。今年73岁的云南省珠宝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肖永福与翡翠打交道已有60个年头,谈起翡翠市场的变化,他直言:翡翠毛料市场不是中国人说了算,但炒高翡翠市场的就是中国人自己,“早在几年前,广东人就会以800—1000万的资金去竞标底价100万元的原石,缅甸人尝到了甜头,才会有所谓的‘饥饿营销’。”

  在肖永福看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10年之前,翡翠市场每年15%—20%的涨幅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2010年后,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从地产、矿山等处脱离出来的游资开始大量涌进翡翠珠宝市场,才有了前两年的暴涨,“市场低迷下,这些高价进来的翡翠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于是,也就有了‘最有钱的是珠宝商、最穷的也是珠宝商’这一说法。”

  再说缅甸公盘,就在外界一致认为此次公盘价格暴涨外,肖永福向记者透漏了两个细节:一是他的一个学生参与30块左右的原石竞标,投出的竞标价和2011年大致相同,其中一半左右被收入囊中;另一个是,一广东商人投入巨资雇人炒作公盘市场,却不去提货,其目的在于炒作自己手上库存的毛料。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翡翠行业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