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币当十正面
锑币当十背面
魏咏柏
但凡搞收藏的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些珍贵的、稀有的、特殊的品种,即所谓“珍、稀、特”。然而“珍、稀、特”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这是谁都知道的。不过有时候,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贝,不经意间,又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落到你的头上。我手里这枚“锑币当十”钱就是这么得到的。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旧货市场一个小摊前看到了一堆旧钱币,于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来,按当时的价格,几块钱一个买下了数枚,其中就有一枚“锑币当十”。当时我收藏钱币的时间不长,对此币并不了解。这枚钱呈灰黑色,像是铅的,大小和一般纽扣差不多,直径2厘米、厚0.2厘米、重5.3克,正面是一个国民党党徽,背面中间文字是“锑币当十”。
回家后,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此钱是贵州省1931年制造的。当时贵州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一度市场辅币严重短缺,省政府向中央报告,想用贵州出产较多的锑做币材,自己制造一批辅币,以供市场使用。待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后,就用贵州兵工厂的冲床开始冲制,在两年内先后冲制了50万枚,1933年开始发行。当时规定,“大洋一元,兑换锑币400枚”。
此钱面值是“当十”,即当制钱十文使用。当时内地所用铜板,许多也是当十文的,币面标识大多也是“当十”或“当制钱十文”等,但也有个别的直接铸明了与银元的比价,如“每百枚换银元一元”。这说明,当时法定的对换比价是,大洋一元兑换“当十”铜元100枚。但实际上,民间市场并不接受这个比例关系。据了解,当时市场上实际交易的兑换关系是大洋一元兑换460文,即折换“当十”铜元460枚。此币共制造了50万枚,即使按400枚折一块银元计算,共折合银元仅1250元,如果每人限兑换一块钱的话,只够1250人兑换的,可以说数量实在很少,再加上此币色泽灰黑、暗淡,图案简单,制造粗糙,不被人看重,七八十年来,此币大多被毁弃丢落而不知所终了。时至今日,当人们发现它的价值时,再去寻找此币,则如凤毛麟角,一枚难求。
经查,以锑做材料的货币,世上仅有我国贵州省制造的这枚“锑币当十”。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珍稀货币之一,在美国出版的《世界硬币》一书中,特别标明此币为“RARE”级(珍贵的、稀有的),在国际拍卖会上,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万元人民币。我能得到此币,纯属巧逢机遇,真是值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