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青龙镇破损瓷器期待重生(图)
http://www.socang.com   2013-07-16 10:16   来源:解放日报

 

拼接照片:长沙窑褐釉瓷拍鼓和变形莲瓣纹碗。 (资料)

  本报讯 (记者 诸葛漪)昨天,上海博物馆再次牵手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美银美林启动“全球艺术保护项目”,从近2000件文物里精选出10件进行修复。一年半以后,其中的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10件青龙镇遗址文物将与市民见面。

  此次修复的10件文物中,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尤为引人注目,其表面褐黄釉,内壁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七道弦纹。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表示,在长沙窑瓷器中,这样的拍鼓过去从未发现,就是在唐代南方诸瓷窑中也未曾发现。这件拍鼓对研究中国陶瓷史意义不凡。

  上博专家卜卫民透露,完美修复10件文物有几大挑战:器物破损严重,瓷器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这些都加大了修复的难度;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也是一大挑战,特别是褐釉比之粉彩等,层次感更为分明。整个修复过程既遵循传统的清洗、打磨、作色、上釉流程,又加入新技术。高分子合成树脂黏合剂,取代马蹄钉,最大限度消弭修复痕迹,纳米级硅质材料补上缺损部分,力争天衣无缝。上博副馆长陈克伦透露,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探索将3D打印技术用于修复工程。

  2010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启动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发掘。到今年上半年,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遗址仅发掘了1500平方米,就有近2000件唐宋元瓷、银、铜、铁、木器出土,其中瓷器占90%,以越窑、长沙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等南方窑口为主,间杂少量北方窑口瓷器,侧面证明上海首个唐宋遗址曾有的繁华。唐天宝五年(746年),地处吴淞江入海口的青龙镇成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重镇。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瓷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3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