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雕塑
意外的三代传承
潘鹤 :“我不主张孩子从事艺术”
我是不主张儿子们搞艺术的,但不知道为何都从事艺术,三个儿子都在做雕塑。因为艺术这条路的确很艰苦,一点都不简单。有可能家族气氛或者遗传的原因,不知不觉都吸收了。我从不亲自教的,他们旁观一下。艺术和科学不同,艺术讲天分,要感性才行,光勤奋不行。
潘放:大师的儿子要有真才实学
我爸爸不主张我们学艺术,也许基因吧,我偷偷自学了雕塑也考到中央美院深造,但走上艺术的路主要是自己修炼而成的。
我把爸爸的梦想变成自己追求和落实的点。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合办雕塑与建筑相结合的一年制交换班,现在广州美术学院新创办建筑学专业,儿子作为首届毕业生,研究建筑与雕塑之关系,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完了我的心愿。
作为大师的儿子,首先要做好自己,有真才实学。我的底线是,做人要真,做事要实。
潘泓彰:旁人做100%,我要做到130%
爷爷在家里是权威的地位,只有说没有教,很多只能自己领悟。在初二的时候,我主动要求找老师学素描,也是在自己的选择下就读建筑学。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 说过家庭背景,但总是会有老师同学知情,已经习惯了。这也意味着旁人做100%,我要做到130%甚至更多。家庭背景我没法改变,只能更争气走出自己的 路。
我们这一代确实很幸运,有机会和环境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我也想是不是没有苦闷就不行,没有物质的苦难,精神的苦闷还是存在的,没办法亲身经历上一辈的艰辛我们可以去聆听去思考。对我来说,内心的压力就是“要争气”,不能做“二世祖”浪费人生。
今年89岁的 潘鹤 是广东著名的雕塑家,从包东西的废旧报纸中获得最初的艺术启蒙知识的他,在苦难重重中成为一代雕塑大师。
潘放是 潘鹤 三个儿子中的长子。因为父亲不主张孩子学艺术,他一直偷偷自学雕塑并考到中央美院深造。3年前,他辞去美术行业的工作,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在广州小洲村艺术区开起雕塑工作室。
潘泓彰是 潘鹤 的孙子、潘放的儿子,从小与爷爷同住的他一度拒绝美术,但在耳濡目染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中展出了一座以褐色混凝土、麻布“雕塑”组合而成的建筑模型—— 潘鹤 雕塑博物馆,这是他的毕业作品。
执著的一心艺术
潘鹤 :艺术第一讲究的是“真”
我十三四岁已经挺出名的,个个找我塑像,但我那个时代最痛苦不堪,没人看得起搞艺术的。
我爱人的爸爸是银行家,坚决不让她嫁给我,说除非我改行,否则怎么养得起她。我愤慨到不行,历史上流芳百世的这么多艺术家,莎士比亚、 罗丹 他们都是很穷的。
于是我就发愤图强,生前不在乎荣华富贵,我死后和你相比,我要用雕塑记录这个时代,让作品流传下来。
我觉得艺术像谈情说爱,是天生的能力,现在的艺术教育追求“完成任务”、培养技术、传授手段,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情,这样会教坏学生。艺术讲究的“真、善、美”,放第一的是“真”。
最初从事艺术没有像今天这么容易挣钱,也没有多少人考。现在有人抱着“发财”、虚荣的心态来从事艺术,对个人和艺术都是不利的。
潘放:学艺是为了追求自由
我父亲的雕塑是有灵魂的,技法没有跟随特定的流派,但他很崇尚 罗丹 、米开朗琪罗这些艺术大师。我的老师是天地魂,艺术追求是真、气、神,观察这个世界的运转,遵循天地,道法自然,启迪人生。
我学艺追求自由,反少了一道紧箍咒。比如我独创搞线塑作品,用细钢丝塑头像,用自己的判断,用真善美去理解,才有自己的东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接触的艺术行业很多,我不用电脑,一定要亲自动手去感受艺术的灵魂。
潘泓彰:博物馆应该带出展品的灵魂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对 潘鹤 的雕塑作品感受比较深,这也是我选择设计 潘鹤 雕 塑博物馆的一个原因。因为博物馆不仅仅是展品的陈列场所,还应该带出展品的灵魂。所以我没有选择像过去的作品那样用鼠标画图、做纸质模型,而是花了十个月 时间用笔尺画图、选择真实的建筑材料做混凝土模型、以麻布搭建,亲手去感受、塑造、雕塑建筑的真实样貌。我与几个同学选择了这种方式,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做 传统纸模。
潘家人的叛逆血液
潘鹤 :我十几岁时,觉得艺术最初的动力就是发泄反感的情绪。爸爸说“学艺术要找个老师”,但我不喜欢,还在日志里写道:“谁配做我的老师除非米开朗琪罗复生!”
潘放:过了平淡的30年,前几年为了研究雕塑,我辞掉工作,把房子卖了。我知道自己的能量会很大,再不做想做的事,我会遗憾一生。所以我开了雕塑工作室。30年面壁感悟,失即是得,传承家业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潘泓彰:我和爷爷在反叛精神这方面比较像,为什么非得说我是 潘鹤 的孙子呢希望有一天人们会说 潘鹤 是建筑师潘泓彰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