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资源渐枯竭导致价格涨幅大
http://www.socang.com   2013-05-24 09:14   来源:汴梁晚报

  本报记者 张东伟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也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玉石收藏人士也以手中有精品和田玉为荣。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和田玉籽料产量的大幅减少,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艺术品投资,促使和田玉的价格近年来一直疯涨。收藏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

  据介绍,和田玉价格疯涨,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源枯竭,挖掘成本居高不下。2006年以来,随着和田玉籽料的日渐枯竭,国家为保护环境,连续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大型挖掘机进入河床开采,和田玉籽料的产量便大幅减少。加之人工、燃油的成本提高,导致和田玉挖掘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越来越富裕,更多的人涉足艺术品收藏、投资,大量的金融资本随之流入国内和田玉拍卖市场,中国顶尖艺术品的价位很快跃升至亿元级,古代玉器价格涨幅惊人,也带动和田玉原石及雕件的价格猛增,提升了和田玉的价值。

  虽然现在和田玉原料及制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这是相对以前的价格而言,若将其横向与翡翠比,并不算高。一对当代的极品翡翠玉镯在香港的拍卖价格超过2000万元,而一对当代的极品羊脂玉手镯最高价不到200万元。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同等珍贵的资源,和田玉和翡翠未来在价位上也应是相当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将玛瑙、水晶、玉髓等诸多“石之美者”都称作玉,后来才将“玉”的概念不断细化、分类。许慎有玉之“无德”之说,孔子有玉之“十一德”之说,说的就是和田玉。正因为有了这些光环,和田玉被捧上了“真玉”的宝座,被认为是精神、道德及人性光辉的化身。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玉呢?1840年法国人穆德尔将他收集到的各种玉石用现代科学实验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中国玉应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就是翡翠,产地在缅甸,在中国十分流行;软玉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所有玉石。简单地说,硬玉就是翡翠,软玉的品种很多。需要说明的是,软玉是一种称谓,不代表玉石就软,和田玉与翡翠的硬度和密度相差无几。

  玉石从化学成分上区分有透闪石、蛇纹石、石英石等品种。这其中和田玉、岫玉、独山玉和一些杂玉为人们加工利用的历史较为悠久,北京故宫博物院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玉玺、摆件、把件等都是用和田玉雕刻的。而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下令制作的,忽必烈奉若神物,它是用独山玉制成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和田玉是指产自新疆和田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玉,以籽料最有代表性。籽料是经过河水的流动冲击而形成的卵石状玉,大小不等,大的可达几吨,小的仅有几克。籽料中难得的是有皮籽料,它是玉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各种物质的侵蚀所产生的色彩。同样一块籽料,有皮的要比没皮的价格高很多倍,所以有人说“买籽料就是买皮,皮比玉贵”。于是一些不法之徒专门给玉料制作假皮以牟利,有些足以乱真,让人防不胜防。
  专家介绍说,识别和田玉的真皮假皮是玩籽料人的基本功。一般说来,真皮与假皮的区别有四点:一、真皮有厚度,假皮只是轻薄的一层,没厚度。二、真皮色彩多样,而假皮上只有一种均匀的颜色。三、真皮感觉清爽干净,假皮感觉很脏,“拖泥带水”。四、真皮经过摩擦而发亮,假皮再搓也搓不亮。现在造假皮的技术不断翻新,假皮壳越来越难以识别。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和田玉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