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城《雪山潇湘》北京宝瑞盈国际拍卖 2012秋拍拍品
钱维城及其山水画
——从《雪山潇湘》说起
文/马龙
提到清代的画坛,人们应该会直接想到清初“四僧”、“四王”、“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等等,那些熠熠生辉的作品背后是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在清代的画坛上,在皇家禁苑的宫廷里,除了皇室成员偶有涉足翰墨者和宫廷御用画师之外,却还活跃着这样一群能书善画的朝臣:他们一般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仕的,这些朝廷的官员,往往为皇帝的文学侍从,而且职位也不低。由于他们都有善于绘画的技能,公务之余,一方面会因为皇帝的喜好而受命作画,另一方面,也会为了要讨得皇帝欢心而不时进献自己的作品以得御览,这些作品款书多为“臣某某恭绘”字样,这群大臣就是被成为“词臣画家”的人们。
在这众多的画家中,名声显赫者如王石谷、王原祁,以及“四王”弟子辈中的宋骏业、唐岱等,其他还有李世倬、董邦达、钱维城、张宗苍、董诰等等。“词臣画家”的出现与清代的科举制度和宫廷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而这些画家的艺术创作,也对清代画坛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清代绘画史中一个别有趣味的现象。钱维城,便是众多的“词臣画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
钱维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初名辛来,字宗盘,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号又稼轩。钱维城即是上文说到的由科举而进仕宫廷的人,他一生读书勤勉,二十多岁时,即乾隆十年(1945年)便得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第一名(状元),这足以见出钱维城天资过人。钱维城在朝中曾任刑部侍郎,入直南书房,他在朝廷为官至晚年,并成为乾隆皇帝倚重的文臣,死后谥“文敏”,《清史稿》中有其小传。
作为宫廷的“词臣画家”,钱维城尤以山水画闻名清朝画坛。而从他的绘画风格来看,他远师“元四家”,近则多学“清初四王”,并直接得到了另一位宫廷大画家董邦达的指点传授。钱维城的作品在清代即受到宫廷的赏识和珍视,《秘殿珠林o石渠宝笈》一书内收录钱维城书画作品共一百六十件,可谓数量钜富。同样在当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钱维城的作品也是多为喜爱其画风的藏家所竞相追藏。仅只其所绘《雁荡图》手卷,在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微博]公司的春拍中以1.29亿元成交一例,就可以说明他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了。
钱维城的山水画技艺即得之于“元四家”及“清初四王”之影响,继而又受到董邦达的亲炙,画风不用思索即可知晓肯定不离清代“四王”一路的前辈与后继者的范围。董邦达,浙江富阳人。字孚存,号东山。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董氏的山水画取法元人,但也受到“四王”影响。他的作品善以枯笔表现,皴擦点染,变化有致。董氏山水略致有粗细二种风格,粗者多能写自家胸臆,但也接近“四王”余风;其细者往往是受命进奉的作品,写景造境逼真繁密。乾隆皇帝对其作品赞赏有加,并将其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为“三董”。董邦达的绘画技艺全面且深湛,作品宏富。从某方面说,他可以称得上清代中后期的画坛翘楚。而与董邦达同朝称臣,两人又有着近于师徒一样关系的钱维城,在画风上可以说是得了一脉正传的。
2012的秋季大拍中,北京宝瑞盈公司上拍的一件钱维城山水立轴《雪山潇湘》,有着钱氏画风的典型面貌。画面中细线淡墨的勾勒皴擦,即生动地刻画出物态的形质变化,更从画面风格中体现着作者从容淡雅的心性品格。画面中天空留白宽阔,地面以留白作溪流,近处坡石丛树,穿插掩映,有溪水从两石之间汩汩而出,如奔如跃。丛树之后,是疏竹茅屋。疏竹临风,簌簌如听潇湘悲叹,茅屋闲闲,自有高人逸士往来聚谈。疏竹之后,有曲径蜿蜒而左上,流水则缘石右来。这便是画面中景的一处小小坡岭。坡上竹林茂密,交相有声,竹林外又生杂树,疏柯指天,一任萧疏。杂树后画家雅置一亭,隐没于竹林树木间。笔者以为,这一小亭,足可视为此画眼目。通观全画, 茅屋于画幅左下几乎隐没,而小径所指的山亭,则成为全局关键。另外,与屋舍相比,小亭非居住生活之所,那是现实情境下的物质世界,而小亭所表示的,乃是超越于具体现实生活的心理依归。笔者猜想画家虽身贵为朝廷大臣,但公务繁杂,必不能如闲云野鹤般悠游于山际水滨。经纶事务,却怀有山林之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共同特点,而钱氏所优越者,乃是能将其胸中丘壑,勾染于画幅之上。此画虽是供奉朝廷,以求御览,但这一心志,未尝也不是乾隆皇帝的心声。山亭以外,画家逸笔草草勾写出山峰数座,而山峰又为云雾遮掩,勾皴留白处,似有淡淡雪意。这层层深入的画面构成,这看似草草却又别有经营的画境,细细品味,不难感觉到画家虽为“词臣”,却足具文人画家的胸怀与才情。钱维城的作品受赏于乾隆皇帝,自有其不疑的道理。至于画中之竹的寓意,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可想起王徽之那句“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名言,还有坡仙人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论。
细查钱维城近几年出现于拍场的重要作品,无论是《雁荡图》手卷、《御题山水册》或者这件《雪山潇湘》,技法各有异同。从这一方面讲,钱氏的绘画风格乃是多面而丰富的。他所继承的元人与清初“四王”以及董邦达画风,乃是真能于运用中见出变化与发展的。这或许才是他的作品昔日能为皇家看重,于今则被藏家热捧的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