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斯红
本报记者 谢杨 文/图
本报讯 535张邮票,将华侨移居海外的历史清楚明了地呈现在眼前。
80岁的越南归侨李泰山,用22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套浩大的邮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日前将这套邮集策划成60个版面,在馆内展出至1月底。
学生时代的李泰山,曾因景仰孙中山而收藏了孙中山头像的邮票。1989年,因一个邮展的契机,加上自身归侨身份和对华侨的了解,他开始以华侨为主题收集邮票。
切题的国外邮品并不多,收集的过程并不容易。关于华侨会馆的邮品,他就找寻了多年。直到2005年,他从安徽“专题世界”目录中发现了越南发行的广南省会安古建筑福建会馆的小型张,才填补了空白。
几十年来,李泰山始终在坚持。“钱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下的工夫。”除了精心收集500多张邮票外,他还为邮集编排章节,研究各种书籍资料,写下了讲解稿。
《邮票上的华侨史》有5框、80个贴片、535张邮票,分为5个章节,每个章节是不同的主题,分别介绍了中国华侨移居海外的悠久历史、华人在海外从事的主要行业、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对祖国建设的贡献等。其中还有334枚邮票来自越南、菲律宾、古巴等国。
问及最珍贵的是哪张邮票时,李泰山笑了,“每一张对我来说都很珍贵。”
最离奇:
菲律宾国父邮票
背景是泉州东西塔
菲律宾发行的国父邮票,背景居然是泉州东西塔!
原来,这位菲律宾国父何塞·黎刹,祖籍是晋江上郭村。黎刹生于1861年,从事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35岁时被殖民统治者杀害。菲律宾于2003年6月发行了黎刹诞辰142周年邮票2枚。一张为黎刹肖像,背景是东西塔,邮票上用英语写有“黎刹的根在中国福建”,另一张的图案则是晋江上郭村的黎刹广场纪念碑。
最乌龙:
越南戏曲邮票
票商以为是中国的
几张印有戏曲人物的邮票,发行地却是越南。李泰山说,儿时他还在越南时,在当地看到过这样的戏曲。回国后,看到泉州的高甲戏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戏曲,才发现当地的戏曲和中国的传统戏曲有几分相似,“应该是有渊源的。”当初票商看到邮票上的戏曲人物,还以为是中国发行的呢。
最难得:
寻找铁路邮资封
就像是大海捞针
美国1876年发行了一枚铁路邮资封。邮资图面值3美分,图案是骑马传递进入火车运输时代,凹凸印刷。
上世纪19世纪中期,在美华工为美国的铁路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体现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李泰山收集了这个邮资封。他说,找到这个邮资封十分不易,需要查阅售品目录,“就像大海捞针,难度很大”。
最地道:
华侨办华校信封
校长亲自寄出的
如何体现海外华侨办华校,传承中华文化呢?李泰山犯难时,看到了马来西亚马六甲培风中学的报道,便写信向该校校长求援。校长给他回信,信封左上有培风中学的中英文校名,邮票是马六甲的地方邮品。信封上还写有“建校80周年纪念”和该校的校歌歌词。这样一个实寄封,让李泰山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