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城市雕塑不过是将雕塑从室内的展厅挪到室外的公园、绿地。而事实上,城市雕塑远非"移植"这么简单!”昨天,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的“行进·行经”学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如此直言。会上,来自北京、广州、重庆、杭州及上海的几十位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结合正在沪举行的“上海双年展”和“2012上海雕塑计划生活维度展”展开讨论,其中雕塑的公共性也即雕塑应该如何切入生活为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雕塑这样的公共艺术需要与生活脉动、生活方式乃至人群流动相结合。艺术家完全可以设计些实际的东西,比如设计河面上的小桥、街心公园里的座椅、路边的候车亭、给孩子玩的滑梯。”艺术评论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李旭说。在他看来,公共艺术对环境的介入需要“前置”,“给建好的小区做加法很麻烦!好的公共艺术应该是田野考察之后的再创造,渗入片区的规划中,不是随便在公园、绿地摆几个雕塑就行的。”美术评论家李晓峰则直言:“提起国内的城市雕塑,简直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因为精品实在太少了。近年来很多城市喜欢建雕塑公园,汇集形形色色的雕塑,规模一个比一个大,但其实雕塑公园和公共艺术根本不是一回事。”作者: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