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景德镇讯记者王景萍摄影报道:清康熙青花将军罐、粉盒、花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图碗,21日,正在景德镇陶瓷馆内展出的103件“平潭碗礁一号”沉船瓷器,吸引了众多景德镇人的目光。这些300年后首次回到故乡的艺术珍品,让景德镇人又一次感受到了先人的伟大。
据介绍,2005年6月,福建省东海海域的渔民在平潭碗礁附近捕鱼时意外捞出几个瓷器,经考古调查,发现水下十几米处有一艘清朝康熙年间运送瓷器的沉船。国家文物局对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将这艘沉船命名为“碗礁一号”。今年瓷博会期间,景德镇陶瓷馆将“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的部分瓷器迎回家乡。本次展览系“平潭碗礁一号”沉船瓷器首次外展,将在景德镇陶瓷馆展出两个月。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展品虽被海水浸泡了300多年,却依然富有光泽,花饰、纹样如新,令参观者赞叹不已。据分析,因为当时烧制瓷器使用的是松柴,温度一般都在1300多度左右,所以,瓷器的瓷化程度和结构非常致密,在瓷器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玻璃质,很好地保护了里面的花饰、纹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的文饰当时都已出现在瓷器上,证明当时景德镇的瓷器已经开始按照采购要求实行订单化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