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9月24日电(记者 董建国 孟昭丽)68岁的油画家王永声,如今不再需要考虑怎样靠艺术生存。雪片般的订单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他只需全身心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
他的“时敢”工作室,位于福建莆田仙游县城不起眼的一条小巷子里。见到他时,他正拿着画笔在一块铝塑板上作画,旁边有几幅成品,画面上是旁逸斜出、妖娆飘逸的几树梅花。
“这几十年来,自己的悲喜全与这支画笔有关。”回忆起多年前在一间简陋的画室里鬻画为生的艰难岁月,王永声说,早时,因不了解市场,作品乏人问津,仅能勉强度日。
“油画创作再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对接市场。”王永声说,“1983年,我开办了全县第一家油画工厂。”
由于质量上乘,他的订单成倍增长。“油画产业让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个事业舞台。”王永声说。
不单单是王永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大批像他一样的人开始投入到油画创作中,仙游油画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油画作坊遍布各个角落,几乎每村都有画师。”仙游油画行业协会会长魏金椿介绍说,就这样,仙游油画迎来了十多年的黄金期。
近年来,随着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仙游油画行业也受到了冲击。“随着厦门、深圳等特区文化产业经济的崛起,仙游油画产业人才、资源渐渐流失。”魏金椿说。
“我们开始意识到,油画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形成行业集聚效应。”魏金椿说,仙游开始“筑巢引凤”,搭建艺术与商业的对接平台,引导油画产业发展。
如今,仙游鲤南建起了油画城,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入驻。在这里,一家家店面亲切相对,风情各异的画作竞相绽放,时不时都有客人来这里选购油画。
采访时,年轻的画师罗永生忙得顾不上停下画笔。他的一幅风景画,最近刚被外国客户相中。他说:“还是这里好!油画企业在这里聚集,画好卖,画家之间可以切磋技艺。”
魏金椿介绍说,作为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产物,鲤南油画城既是一个交易市场,又是一个艺术创作基地。画师可以直接面对市场,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作,改变了间接与市场发生关系的被动做法。
“在这里,无论哪一个层次的画师,都可以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市场,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艺术才华转换为物质财富。”
油画城仅仅是用来过渡的。在城区另一头的仙游工艺产业园里,投资10多亿元、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仙游国际油画城”已开始动工。2014年,国际油画城将投入使用。
魏金椿说,计划用3年时间构建油画界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油画城中要有万人以上的画室,争取入驻企业100家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仙游油画产业链从业人员已达到2万多人,仙游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油画企业、画廊达700余家。整个油画产业链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年生产总量占全球油画产业的30%。
眼看着仙游的油画业如火如荼,王永声总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不过,如何在商业化和艺术化之间,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平衡点,这是目前他新的思索,或许也是整个仙游油画业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