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南宋官窑至今未出精品(图)
http://www.socang.com   2012-07-16 09:3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吉尊

大吉尊

盛世太平钵

盛世太平钵

  中国传统五大名窑之官窑

  文、图 记者 金叶

  宋瓷发展至南宋,技艺终于达到顶峰,集大成者即为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到底有多美?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留下十六字如梦如幻的评价:“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绚烂至极的南宋官窑,从兴起到跟随南宋一起灰飞烟灭,它只在世界上存在了130多年。仿佛昙花,在最美的一刻,风华散尽,不着痕迹。

  从此之后,“温润如玉、胎薄如纸”的南宋官窑,便成为一个“最美丽的谜团”,困扰着后世历代的能工巧匠。如何在薄如1毫米的胎体上“挂”住厚度2倍以上的釉层?在机缘巧合之下,郦越宁成为那个解开谜团的人……

  “最美丽谜团”困扰世人近700年

  宋朝瓷器最为灿烂的那个瞬间,是在杭州绽放的。

  1138年,宋高宗赵构正式定都临安(杭州)。凤凰山的老虎洞,乌龟山脚的郊坛下先后开窑,这里集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取材杭州当地含铁量极高的紫金土,烧制的瓷器,即延续北宋官窑简洁浑厚的造型,又汲取南方越窑、龙泉窑轻灵、秀美的特质。北艺南技融会贯通,宋代的瓷文化由此走向历史的最高峰。然而,1279年,忽必烈南侵,南宋灭亡,皇家窑厂遂遭毁弃,工匠失散不知所终。中国最珍贵、最完美的“青瓷之王”从此失传,成为最美丽的“谜团”。

  1978年,当18岁的郦越宁进入杭州瓷厂的时候,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揭开这个“最美谜团”的幸运儿。

  1976年,杭州瓷厂已经承担了研制仿南宋官窑任务。历时三年,终于在1978年研制成功了南宋官窑灰青釉和月白釉。但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心里还是有一些隐隐的遗憾:将研制成功的仿南宋官窑产品同传世官窑的残片相对照,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者的不同,传世官窑更具有一种玉石般温润的质感。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传世官窑如同精致的“夹心饼干”,几层釉的中间,夹着一层厚度仅有2毫米左右的薄胎,这传说中的“釉青如玉,胎薄如纸”,令见到的人都不禁叹为观止。“南宋官窑的工艺精华就体现在这个‘薄胎厚釉’之中。”郦越宁说。

  在最初,郦越宁没有想过要挑战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已经是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副所长的他,心里装着一个“更宏伟”的计划——融合“五大窑”的精华,创作出“崭新”的官窑作品。2001年,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官钧窑”以及其他的一些仿南宋官窑之作上京参加故宫(微博)举办的“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

  那次展览成为郦越宁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契机。他有机会领略到传世南宋官窑真正的魅力所在,壁薄如纸的轻盈和简约,重釉营造的如脂如玉,让他看得目眩神迷,也让他看到了真实的差距。耿宝昌、李智宴、王莉英等考古专家耳提面命,和各窑口制瓷大师的交流探讨,让他真正认识到了仿制官窑的弱点。从北京回来之后,郦越宁决定放下那些关于“创新”的宏伟大计划——

  他要沉潜下来,为恢复南宋时期官窑精品的制作工艺而努力。解开“薄胎厚釉”这个困扰了世人近700年的“最美丽谜团”。

  让南宋官窑

  更上一个台阶

  为了得到这个“世界上最美丽谜团”的谜底,郦越宁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已复制成功的南宋官窑,胎的厚度在3毫米左右,上一次釉;而南宋官窑的精品之作,胎的最薄处只有不到1毫米,并且,为了营造一种温润如玉的效果,要上两次釉。在薄如纸的胎体上,如何“挂”住厚度是其两倍的厚釉呢?

  解开谜团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比。为此,郦越宁只能不断地尝试、尝试。每天,他至少要烧10个小时的窑,然后用10个小时的时间等待冷却。然而,一次又一次,瓷器要么碎胎、要么变形、再或者跳釉……他的心情也像出窑的瓷器一样,一次次地从“沸点”降至冰点。

  有的时候,也会突然做出来一只几乎可以和传世官窑“以假乱真”的作品。“只是釉面上有一些小小的气泡——有些传世官窑身上也有。我心里其实很高兴了。但我告诉自己,我要追求的是完美的境界。我们现在的条件比古人好,理应做出比他们更完美的东西来。”

  有的时候,在几百个出窑的瓷器中,也会忽然出现一只完全没有瑕疵的作品。可当郦越宁兴奋地继续尝试下去,得到的却是整整一窑的残次品。

  这样的失败,他后来悄悄地统计过,大概有3000多次。3000多张薄薄的配方纸,叠加在一起也有一米多高。

  在失败当中,郦越宁渐渐摸出了门道,总结出一套经验:先在温度800℃至900℃窑内“素烧”瓷胎,以提高瓷胎强度,然后上釉,素烧一次,再上釉,放入温度1300℃窑内烧制。

  2009年,郦越宁终于可以比较稳定地烧出薄胎厚釉、温润如玉的官窑。南宋官窑的顶尖制作,终于在消失了近七个世纪之后,重现人间。

  面对成功,他说:“创新当然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持续的生命力。但现在,我首先要做的,是要让两次釉的技术更加稳定下来。”

  他告诉记者,哪怕是在当下先进的技术条件下,上两次釉也远远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官窑的出窑率本来就很低,上双釉尤甚。通常来说,一窑的合格率不超过百分之十。我希望可以提高这一合格率,做到批量生产,让官窑的工艺真正得到恢复。成功后,我还会尝试向三次釉挑战,让南宋官窑的质地更上一个台阶。毕竟,这才是南宋官窑的特色所在,精华所在,灵魂所在。”

  大家简介

  郦越宁:浙江杭州萧山人,1960年3月出生。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兼中国民间文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从事陶瓷工作三十多年,对南宋官窑的研究与仿制有独特的造诣,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各大型展中获奖。

  对话郦越宁——

  工艺是本,造型是表

  广州日报:您认为南宋官窑的特点是什么?

  郦越宁:相比而言,北宋官窑的胎会比较重,釉相对而言比较薄,而南宋官窑是胎比较轻薄,而且精品之作都要上两次以上的釉,因此釉色的乳浊感更强,更有玉的质感。

  南宋官窑是一种多次上釉、具有温润如玉质感的青瓷。而多次上釉是它技术的精华。相形之下,所谓的开片、紫口铁足倒不是它必然的特征。紫口是因为口沿部位的釉向下流,把胎给漏出来了。实际上,只要口部的釉层涂得厚一点,烧成温度稍微低一点,紫口就不会显现出来。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南宋官窑瓷片,很多都没有紫口,说这是个硬指标的,肯定没有见过太多的南宋官窑。

  同样,在考古挖掘中,也发现大量没有开片的南宋官窑。开片的瓷器在实用性上会碰到障碍,比如做茶具,个人把玩尚可,但如果众人使用,就不太卫生,不好清洁。所以我们下一步,会开发一些不开片的南宋官窑产品出来。但前提是,社会对南宋官窑的误解得纠正过来,不要认为只有开片的才是官窑,这个误解对现代官窑的发展是一个障碍。

  广州日报:目前您仿南宋官窑的作品,市场的价格是多少?

  郦越宁:如果是大批量的用模具做出的产品,比较便宜。比如一只被用作“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中国组委会专用礼品”的梅瓶,出厂价只有350元。不过手工拉胚的作品,特别是这时不需要带伞的两次釉的,价格还是较高的,比如我的得奖作品《大吉尊》,目前的价格是8万元。

  广州日报:南宋官窑是宋朝瓷器的顶峰之作,但是相对于现代其他四大名窑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的市场价格,当代南宋官窑,至少从价格上来说,并没有反映出它实际的历史地位,这是为何?

  郦越宁:总体而言,我们现在确实还没有做出真正的精品。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的南宋官窑作品都只上一次釉。如果能够这时不需要带伞的两次釉、三次釉,那种玉的质感做出来,价值肯定可以升上去。但现在的问题是,上两次釉的技术还不稳定,推广有难度。首先是它本身的出窑合格率特别低,只有百分之十。而且现代人一般都喜欢比较大的器形,但跟比较大的器形上两次釉,难度更大。传世的南宋官窑,上两次釉的基本上器形都在二十厘米以下。如果能把这两个问题给解决了,现代南宋官窑的价格也会上去的。

  广州日报:和传世的南宋官窑相比,您认为现代南宋官窑的技艺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

  郦越宁:有一些搞古玩的朋友看了我的东西后说我的一些作品,95%的达到了南宋官窑的境界。剩下那5%的差距是什么呢?首先,一个是传世官窑身上那种包浆带来的滋润和灵气,我承认我做不出来,因为这个是时光沉淀的结果;另外一个,是烧窑条件上的区别。我们现在都是烧液化气,南宋人是烧柴,不同的烧法,瓷器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柴窑中缭绕烟雾会产生某种特殊的化学作用,使得瓷器的质感和釉色显得更加柔和。所以现在我也在考虑弄个柴窑烧烧看。

  广州日报:您认为应如何重振南宋官窑的辉煌?

  郦越宁:我的想法是,创新当然是需要的,但首先是要把工艺恢复起来。这是基本的东西。工艺是本,至于造型、款式只是表。

  在现代南宋官窑产品中,能做到上两次釉的,比例大概是5%~10%。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将这个技术稳定下来,做到批量生产。然后攻关三次釉,让现代南宋官窑的水准再上一个台阶。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要创新。一个是造型上的创新,形式上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另外还有一种创新,是一些做古陶瓷的朋友给我的建议,我觉得有道理:比如有个传世官窑的碗,放在北京故宫里。我去模仿它,然后在技艺上力争接近它,甚至超越它,这也是一种创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当代南宋官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