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秘密]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镇馆之宝
http://www.socang.com   2012-06-26 11:07   来源:东方网

 

  
  宋代“国子学谕”匾
 

 

  
  孙中山所题“至性过人”匾额  

       编者按:上海有多少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博物馆?神奇的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您所不知的秘密?即日起,东方网陆续推出原创系列报道——《博物馆里的秘密》,带您走进上海各大博物馆,穿过时空的阻隔,揭开尘封的历史,探寻背后的故事,见证上海的变迁。这个夏天,让我们用心聆听历史,静心品味文化。
  

  东方网记者方翔6月26日报道:在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块宋代“国子学谕”匾。那个时候的匾,上下款都还比较简单,不像后来有的匾,比如一块题为“义士”的匾,上下款都密密麻麻遍布字迹,将一项事情交待得清楚明白。
  
  这块匾额题于宋咸淳二年(1266),因此受匾人此时当任国子学谕一职,并且功绩卓著,才得以享此殊荣,永昭后世。“国子”即古代的贵族子弟。《周礼?地官?师氏》载:“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学谕”,宋代与博士一起掌管太学或县学教务的学者或官员,“学谕掌以所授经传谕诸生”,有时候与武学博士共掌以兵书、弓引、武艺训诱,其地位次于博士。
  
  宋时的太学对贵族子弟推行“三舍法”即上舍、内舍、外舍。三舍生员逐级递减。学生一般由官府供给饮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通过公试、私试及年终校定,择优升舍等。其上舍生可根据公试成绩与年终校定,或免解试,或免省试,或直接释褐授官。初入太学,季终要先经过学谕主持的考试,然后才能参加其它的考试,可见学谕的作用在宋代相当重要。
  这块南宋的匾额,曾经是半块猪圈门,据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洪涛介绍,“当时字朝外,沾满污泥,一桶水下去,字迹露出来,好家伙,我立刻就说要。当时村民说,你把它买去,我这猪圈没门了咋办?我说,好办,你现在马上找人做扇门,我付钱。”
  
  除了年代最早的匾额之外,洪涛还非常推崇一块孙中山所题的“至性过人”匾额。这是一方尘封80余年的匾额,长2M,高0.7M,在匾额的右下方,刻有“大总统题褒”,中上方则是一枚3寸见方的“荣典之玺”印章——这是民国时期政府用来表彰或庆典的印章,洪涛对这方珍贵的匾额,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找出“至胜过人,与物无伤”这句话,原是出自三国时期稽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形容人的性情淳厚,至于孙中山为什么要给这位“李彭氏”匾额,这李彭氏又是何许人,都有待于求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里的秘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