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仪式
展览现场
大吉式葫芦 (清晚期)
在全国第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主办,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追本溯源——仿宫廷景泰蓝艺术展暨景泰蓝博物馆开馆仪式”,2012年6月6日在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拉开帷幕。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景泰蓝都有各种误解,有的以为它是瓷器的一种,或者以为它来自民间。其实,景泰蓝是多工艺、多材料结合的产品,全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与瓷器毫不相干,且它一直是宫廷制品,属宫廷文化,而非瓷器那样既有官窑又有民窑。这种金属与“火”的艺术,多年来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在历史上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而景泰蓝只有“官窑”,没有“民窑”。当年只有宫里才有生产景泰蓝的机构,明代由内务府御用监掌管,清代由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是皇家和王府的专用品,寻常百姓家里是见不着的。皇帝偶尔把它作为赠品赏给大臣,王公大臣以家里能摆件景泰蓝而炫耀恩宠和尊贵。因此,景泰蓝有着“比珠宝玉石更珍贵”的美誉。景泰蓝自元代兴起,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实物较多,造型大多为器皿。到了明景泰年间,工艺日趋成熟,以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为主,品种有瓶、盘、碗、园盒、炉、尊、香熏、蜡台等等。清代康熙年后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设立了御用造办处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使得产品丰富多彩,并且广泛的用于如器皿、桌椅、床榻、酒具之中。可以说从室内陈设、建筑装饰、宗教用品无所不有。珐琅器自明清以来一直属于宫廷御制品,数量有限,国内博物馆的收藏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馆,且很少展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参观、欣赏需求,利用传统手制作技艺仿制元明清时期精典制品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方法,可让更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借此欣赏、品评、学习、研究,亦可将其艺术生命进行有效的传承保护,从而发扬光大,为保护这一传统古老的宫廷艺术开辟出新的天地。
北京市珐琅厂始建于1956年1月,由42家私营珐琅厂、造办处(专为皇宫制造)、作坊合并成立。郭沫若老先生为其题写了厂名,公司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2006年文化部指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2011年11月公司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生产经营景泰蓝最具权威的专业企业,企业产品代表了当代我国景泰蓝发展的最高水平。公司集景泰蓝产品研发制作、工艺展示、精品欣赏、参观购物为一体, 北京工艺美术院校实习培训基地。“京珐”品牌是景泰蓝行业的第一个知名品牌、北京市著名商标。几十年来公司秉承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始终坚持古为今用,不断探索传统技艺的奥妙所在,不断扩大景泰蓝技艺的应用领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量取胜过渡到了以质取胜,走的是打造景泰蓝行业的极致品牌之路。应用领域从过去的纯摆件发展到高端政务、商务礼品,极致收藏品,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等。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本着仿古归真的理念,历时两年多的时间, 高仿复制了60余种宫廷御用景泰蓝,有掐丝珐琅、画珐琅、铸胎珐琅、錾胎珐琅等品种。在复制过程中,公司试制并采用了明清传统原料,完全按照明清时期珐琅器(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进行纯手工制作。复制品在工艺、器型、丝工、釉彩等各方面都与原物一致,由于工艺繁杂,在制作过程中成品率很低,只要稍有一点不同于原品,就要报废。尤其画珐琅比掐丝珐琅在工艺处理上更为严格,需先在铜胎上施两至三遍珐琅底釉,经两次烧结后,将其磨平,然后在施过釉的铜胎上用特制的毛笔进行彩画,画后再烧结,如此反复三至四遍,之后进行磨光、镀金等。由于工艺难度大,技艺要求高,清朝时期只是皇宫造办处专制,为宫廷御用。此次复制的画珐琅胎质轻薄、规整,底釉平整、均匀,纹样、画工精致,用笔工整流畅,釉色温润细腻,莹润亮丽,色彩和谐统一,金色纯正,整体工艺符合明清时期画珐琅制品的薄、平、光、艳、雅的艺术特征。在这次高仿复制过程中,北京市珐琅厂为使高仿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物的韵致,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大师、高级工艺技师反复论证研讨,仔细比对、测量数据、釉色采集,再进行明清传统工具开发制作,之后进行明清色彩的研制,由大师监督指导并亲手制作,把与原器物的误差率降到了极致,使60余件高仿复制品即有传统工艺之美,又体现出当代制作技艺之精华,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艺术之感。
我国景泰蓝的“根”在珐琅厂,历史渊源可追溯到600多年前。作为国内景泰蓝行业的旗舰企业,公司依托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近几年在公司内举办了多个展览会。如:2006年的“五十年辉煌成就展”、2007年的“景泰蓝三代国家级大师经典作品展暨大师签售活动”、2008年的“手工神韵——景泰蓝经典名作展”、2011年的“首届钱氏景泰蓝作品展”等。展示了景泰蓝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宣传了景泰蓝的传统文化。但是,作为宫廷文化的精髓,景泰蓝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场地。这种企业临时展览展示,虽有轰动效应,但知识性、可持续性、普及性还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更不便于解放后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珐琅器的永久保存与陈列,后续的研究也得不到深入开展。为此,公司与有关专家自五年前就开始论证、研讨,最后决定投资创建国内首座“景泰蓝博物馆”。并在公司内注册成立“景泰蓝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使之成为景泰蓝博物馆的研究机构。
景泰蓝博物馆正式落户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后,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只需到北京市珐琅厂逛一逛,便可看到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精髓,现场欣赏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景泰蓝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展览窗口,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文化精粹继承发展下去,并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用实物征集、资料搜集、影像再现等手段,着手建立景泰蓝非遗资料库。未来的珐琅厂,还将成为面向社会的“非遗传习课堂”,打造景泰蓝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使“景泰蓝博物馆”及珐琅厂成为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根本目的就是要增进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中来,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最终把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景泰蓝设计研发、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生产营销基地。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完工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容,最后博物馆面积将达1000余平方米,
“景泰蓝博物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馆藏展品将以元明清时期制作风格的珐琅器(景泰蓝)为主,同时陈设有珐琅厂自建厂以来各时期的景泰蓝精品、各位大师、老艺人的经典作品。并结合电子媒体、互动、触摸、网络媒介等多元展示手段,配套有实际的手工工艺制作车间及大师工作室,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将其打造成为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各阶层人士常年开放,进行展览展示的一个公益性博物馆。使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文化得到宣传推广,使这一国宝“京粹”真正走出来,让更多的国人透彻地了解我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达到科学普及的公益性效果,从而更有效、更充分地进行科普交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8月6日,展览期间,北京市珐琅厂还将举办由国家级大师、老艺人、高级工艺技师、管理者参加的传统景泰蓝技艺交流活动及国内知名景泰蓝专家、学者参加的传统技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