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难以仿制的天青色
http://www.socang.com   2012-04-20 11:13   来源:解放网
  在4月4日落锤的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这件汝窑瓷器原属英国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Alfred Clark),上世纪70年代转为日本藏家收藏。收藏界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足见汝窑瓷器之珍贵。
  汝窑烧造仅20年
  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古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认为,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年)的15年间,汝州城文庙烧造青瓷,专供宫廷。之后几年中,宋徽宗时而“废汝用钧”,时而“废钧用汝”,汝窑烧制便时断时续,至靖康之耻,专供宫廷的汝窑与北宋同时灭亡。关于汝窑存在的时间,各路专家推测并不一致,但主流的说法是,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
  书画皇帝宋徽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瓷器鉴赏也很有造诣。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文会图》,画作描绘了宋代宫廷的一次茶会,宋徽宗正向受邀前来的文人展示各式各样的陶瓷。汝窑的出现,不仅因为徽宗的艺术审美情趣,更与他根深蒂固的道教信仰有关,史载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
  对于这句话,有一种解释是:徽宗认为,当时的定窑瓷器有“芒口”,不好使,命令改烧青瓷。芒口是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指瓷器口沿无釉露出胎骨,工匠们一般会在上面镶上一圈金或银。当时的定窑采用覆烧工艺,也就是扣着烧,烧出来的瓷器足部满釉,但口沿无釉,这是考虑到宫廷中桌面均是高档漆器,足部满釉不会损伤桌面。
  而收藏家马未都则说,“芒”其实是指光芒,宋徽宗常颂道教青词,对幽怨的青色情有独钟,看不惯定窑白瓷的耀眼光芒,遂命大肆烧造青瓷。
  美轮美奂天青色
  在位仅六年的周世宗柴荣曾命人烧造过一种瓷器,称为柴窑,论价值,柴窑排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前。但迄今为止,柴窑没有发现实物,也没有窑址,就像一种传说。清人记载这种瓷器的釉色时,提及柴荣说过的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就成了后人对柴窑的最直观想象。
  而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柴窑没人见过,汝窑的颜色应该与它最接近了。汝窑也有粉青、豆青、月白等颜色,但以天青、粉青为上品,所以天青色也成了汝窑的最大特征。据说这是宋徽宗在梦中看到的颜色,醒来后立即命人仿造。这种无法言明的色彩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至今无人能解,民间还出现了烧造工人以活人祭窑的传说。
  天青釉中含有少量铁,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它的釉色在不同光照和角度下会发生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青中泛黄。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釉中气泡稀疏,有如晨星寥寥无几,“寥若晨星”正是形容它的这种美质。
  汝窑的胎质不是白色,而是发灰,颜色就像烧完后的香灰,俗称 “香灰胎”。收藏家马未都曾对古陶瓷的釉色做过一番系统解读,他说陶瓷做白其实是剔除了泥土中的很多杂质,是很难的工艺。从科学的角度讲,汝窑是个夹生胎,没烧熟,烧汝窑的温度不能达到1300摄氏度,到1200多摄氏度就行了。如果烧熟了,它的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
  汝窑无大器
  汝窑瓷器一般较小,多为盘、洗、碗等器型,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河南汝瓷专家王延军说,古代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过大或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这也是出于美观考虑。有多小呢?明代学者高濂形容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尽显宋徽宗审美意趣的汝窑如昙花一现,很快在历史中消失,但它的美却长留世人心中。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原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等窑难度大得多,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虽然元、明、清历代窑场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这种天青釉色终无人能实现。 1938至1941年,民国商人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也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1953年6月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于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河南汝州出现了遍地开花烧造汝窑的局面,相继生产出豆绿釉和天蓝釉瓷器。研制者之一郭遂还被评为全国劳模,出席了1958年的全国群英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的接见。天蓝釉和豆绿釉虽然距离汝窑传奇的天青色还有很大差别,但已非常难得了。 1988年中国宣布:天青釉烧制成功。恬淡高雅的汝瓷从来都是收藏界的贵客,截至今日,已经将近20年未出现在拍卖市场上了,不法者仿制诈骗的案例倒是屡屡得见。
  几百年来,神秘的天青色,一直是古瓷烧造者心中难于逾越的距离,很多仿制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这种微妙的烧造尺度,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却恰好违背了汝瓷的真谛。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一句看似随意的诗句,包涵了多少清静处世的修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北宋汝窑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