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鉴宝专家王育成在京接受本报专访称:
我不争论不辩论不看证书
“我们鉴宝不看证书”
18万买来的鸡血石到底是真是假?昨日,带着读者们的疑问,记者专程前往北京中国社科院,找到了此前参与鉴定该鸡血石的专家该院历史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文物鉴定专家王育成。
既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又身兼央视等多个鉴宝节目的文物鉴定专家,王育成工作很繁忙,他告诉记者,前晚才刚从新疆和田地区赶回。
当记者提及吴女士的那块昌化鸡血石,王育成当即表示有印象,甚至回忆起了这件藏品的具体长相。他记得当时和其他3名鉴宝专家,对这块9公斤重的“鸡血石”进行了仔细鉴定,得出了结论,这块“鸡血石”为人工合成。
在得知地大检测中心检测该石头为真品时,他肯定地告诉记者,根据他40多年对文物的研究和“上手”观摩,他不会改变当时的判断,也就是说,他仍然认为这块“鸡血石”是假的。他委托记者转告持宝人:“如果能够退货,就退了吧。”
当记者提及证书一事时,王育成说,他对此事的态度是“不争论也不辩论”,因为不管他说了什么,对持宝人对鉴定机构可能都会带来伤害。
他说,鉴别仪器的确能捕捉宝物内部的相关信息,但只是硬件条件,它不可能综合多种情况进行横向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鉴宝现场,专家在鉴宝时,从来不看是否有证书的原因。
他还表示,他记得吴女士的“鸡血石”中间有一块红色的物质,“如果是真的,光把那块敲下来,市价就能卖到百万元。”
得知本报的读者很关心此事,王育成给记者介绍了目前国内很多文物市场的现状,劝告读者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别想着捡漏能发财,因为,“99.9%的捡漏都是传说!”
他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收藏热是近几年很热门的话题。老百姓有钱了,就希望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或者作为投资,能保值或者能“一夜暴富”。
实际上,造假者的手段让老百姓防不胜防。他说,他手上就有鸡血石的仿品样本。
“你想啊,你去买一件宝物,卖这个宝物的人,绝对懂得比你多,难道他会卖错?不仅如此,为了能卖掉手中的仿制品,他就会炮制很多神奇的故事,或者故作神秘,吸引你并让你坚信,我买对了!”
王育成以现在市场上炒得火热的和田籽料为例,“出产和田籽料的河床都挖了多少年了,资源已经差不多枯竭了,但是你看看,全国市场上摆放的籽料,数量众多,可以说,这些假籽料是真籽料的N倍。”
他建议读者,购买收藏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知识,多看看,多了解,多“上手”观摩,尽量少出手购买。
“18万,不是一笔小数目,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王育成摇摇头,他一再委托记者,希望告诫老百姓,不懂的东西,购买时一定要慎重,即使懂得一点,也不要轻易就拿出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