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约4000多年前,苍茫大地,洪魔肆虐,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一位亘古伟人横空出世,栉风沐雨,含辛茹苦,昼夜奔波于九州大地,率领民众凿山开河,导水入海,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水害制伏,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就是被后人奉为中华始祖之一的治水英雄--大禹,其震古烁今、惊天动地之伟大业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献身精神,福泽天下,万世传诵。
由工艺美术大师陈坚精心设计,绍兴易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行,中华大铜章俱乐部总经销的“大禹治水”纪念章,以独特的的视角和巧妙的构思,将治水英雄的风采及其感人故事凝固于方寸。细细品味,异香袭人,余音绕梁。
一是形制奇特,寓意深长。这套异形纪念章共发行黄铜、紫铜和纯银3种材质,均为同一外形。设计者从远古先民的生产工具--耒锸中获取创意灵感,借以烘托特定的时代氛围,承载古老而厚重的历史,营造出跨越时空的原始之美,并由此展开主题画面,给人以胸怀开阔、厚德载物的联想和启廸。
二是形神兼备,真实感人。纪念章的正面主图为大禹头像,其造型选自著名中国画家卢延光的“一百帝王图”。画面上,大禹头戴斗笠,满脸风霜,神采奕奕,眼神中饱含深沉和坚毅,闪耀着智慧之光。那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脸庞,长长的胡须,仿佛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农。其实,治水时的大禹只不过30多岁。据古籍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完肤,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设计者还以夸张的手法和粗犷的笔调,勾勤出滔滔洪水和一把顶天立地的耒锸,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三是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如果说“大禹治水”纪念章的正面图案是一曲气壮山河的交响乐,塑造了一个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伟人形象,那么纪念章的背面图案恰似一首心弦弹奏的抒情诗,描绘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情景。传说大禹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治水伟业。到30岁时仍无暇顾及婚事。某日,他率领治水大军途经涂山,遇到—位美丽贤淑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缔结百年之好。但新婚第4天,便与妻子离别,义无反顾地奔赴治水战场。纪念币画面上没有一幢房子,只有两个草垛和几棵果树,但人们可以想象出那里有家的温馨,有鸡犬之声,有儿子的啼哭,有妻子的等待。然而,为了治水早日成功,大禹毅然离去,没有回头,向着远方的山野走去,留下一个伟大的背影。这背影,正是设计者的匠心之所在,凝聚多少诗情画意,蕴涵多少无言之美。北宋诗人苏辙赞曰:“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
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往往离不开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髙明的设计师,自然深谙此中奧秘。围绕着大禹的背影,画面出现了虚实相映、悠扬激昂的韵律:那一盘象征神州的大棋,散布的棋子,便是一个个欢腾的村落,“水”和“火”的符号,正在悄然隐去;巍巍会稽山,颁扬英雄伟业的辉煌,高高大禹陵,奏响魂归大地的悲壮。据史载,大禹治平洪水后,大会诸侯于会稽,计功封赏。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不久便长眠于会稽山麓。后人在此建禹陵、禹祠、禹庙,以供瞻仰和缅怀。从秦始皇起,这里成为历代祭禹圣地。那雄伟矗立的石牌坊,坊顶双凤朝阳,柱端神鸟(鸠)欲飞,由江泽民亲笔题写的“大禹陵”坊额,熠熠生辉。也许,这就是大禹留在人间的背影。
那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背影,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永远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记忆之中。(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