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现场挥毫泼墨。
黄宾虹和雷锋,这两个人原本不同领域的名人,现在却有了交集。
昨天,100位艺术家因为他们,聚集到西湖边的大华饭店,泼墨挥毫,完成一次特殊的笔会。
这次笔会的幕后牵线者就是杭州雷锋纪念馆和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用风雅的方式纪念雷锋,艺术之魂与民族之魂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上百幅佳作 丰满了雷锋精神
昨天,参加笔会的可谓名家云集。刘江、肖峰、骆恒光、俞建华等书画大家都贡献了墨宝;诗人们现场创作了诗歌;还有媒体人慷慨致辞,《凤凰生活周刊杂志》的周镔干脆高歌一曲。
刘江的现场创作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围观。
他用篆书写下了“雷锋精神传万世”、“杭州雷锋纪念馆”,当场赠送给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
“50年前,毛主席题词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人民都在学雷锋,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不过我学得不好。”刘江笑道,“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作为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在继承雷锋精神。”
中国美院前任院长肖峰,昨天是从医院“溜”出来参加笔会的,他给雷锋纪念馆献上了“中华魂,纪念雷锋”的题词。“画家如何为社会奉献?我觉得应该投身慈善事业。” 肖峰说,“汶川地震、印尼海啸,我们都有捐赠过作品。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过时的,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骆恒光写下了“民族之魂”和“上善若水”两幅大作。他觉得,“上善若水”这个词的内涵和雷锋精神是相通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其实雷锋就是这样的人。”
俞建华更是有备而来,他在前一晚就创作了一首诗:“恫瘝在抱(指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恫瘝读tōng guān,意为病痛、疾苦)见高风,卫国为民志最宏。似火青春燃不尽,九州处处有雷锋。”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太甚,所以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一种精神。”俞建华说,“艺术家也要有一种精神。从创作的角度说,我觉得不应过于追求自己与众不同,弄得谁也看不懂。尽可能的文以载道,但也不是教条式的,用作品启发人们。”
中国美院的国画教授马其宽、徐家昌和叶尚青,合作了一幅《松菊石》。“因为雷锋精神就如苍松长青、菊花傲霜、巨石坚硬。”叶尚青说。
一个下午创作的上百幅佳作,全部捐献给了杭州雷锋纪念馆。
馆长今天出发 去美国追寻雷锋足迹
昨天,这场笔会的“赞助人”马水泉是个奇人。他是名农副产品商人,但靠一己之力办起了杭州雷锋纪念馆这个公益项目。中国的其他三个雷锋纪念馆(分别位于抚顺、辽阳、长沙三地),都是政府投建的。
马水泉开雷锋纪念馆颇有点戏剧性。
2007年,马水泉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民间收藏家李克孝希望能有一个场所,将其收藏一生的雷锋纪念品展示出来。李克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问很多当下的孩子,知不知道雷锋?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雷锋是不是武打明星?”
大概是被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笑话触动了,马水泉和李老取得了联系,免费提供了300余平方米的场地,并与李克孝共同创办了全国唯一一家由个人提供展品、民企出资筹建的杭州雷锋纪念馆。目前馆内所藏资料已达40多种4000余件。
马水泉感动了很多人。
雷锋生前的战友赵明才,收藏了几百幅有关雷锋的书画作品,当他结识马水泉后,毫不犹豫地把它们都捐了出来。
马水泉甚至把雷锋宣传到了国外。每次他出国做生意,都会把雷锋的故事和纪念品带到当地。
“其实雷锋在美国挺有名的。”马水泉笑道,“有很多人对我们的展览感兴趣。我去好莱坞的时候,还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当地的艺术家听,有一个画家听完故事,就依照雷锋的照片,画了一张素描。”
今天,马水泉又将再次出发,去美国追寻雷锋的踪迹。
“听说西点军校有雷锋的一些痕迹,不管真假,我都想去探究一番,如果是真的,我要拍下来,作为证据带回来。”马水泉说。
此外,马水泉还计划和纽约博物馆联系,向他们展示雷锋的纪念品。
马水泉“雷锋美国探寻行”到底会怎样?请继续关注本报的连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