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秋葵图(纸本设色) 21.5厘米×115厘米 沈 周
展墙和地面满是绸绢似的图纹,展厅里大小错落的木质密封画框,中国美术馆三层和五层被“装裱”得古朴典雅,泛黄的古代珍品被映衬得愈发幽深厚重。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沈周的《萱草秋葵图》、唐寅的《湖山一览图》、朱耷的《花卉禽兽图屏》、石涛的《江干访友图》、郑燮的《石畔琅玕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绘画精品,显示出此次展览的非凡价值。壬辰春节来临之际,中国美术馆一如既往地为公众推出了年度文化大餐,2012年的主题之一是“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
这些价值连城的历代名家绘画,全部来自半个世纪前邓拓先生的一次个人捐赠。
邓拓(1912—1966)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新闻工作者和杂文作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热爱传统文化并注意保护和收藏祖国文化遗产。1961年,他以《燕山夜话》的2000元稿费加上出售14幅藏画的3000元共计5000元收藏了苏东坡国内孤本画作《潇湘竹石图》,这个故事如今已为人们熟知。1964年,邓拓以“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诗句自明其志,毫无声张地将包括《潇湘竹石图》在内的140余件(套)中国古代绘画珍藏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提起邓拓,《燕山夜话》的往事和历史学家的身份早已家喻户晓,但通过此次展览人们还可以看到,邓拓在中国古代绘画收藏和研究上具有的超凡眼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介绍,邓拓曾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因负责筹建工作,更广泛接触了古代书画和历史文物,有着很高的古代书画鉴藏水平。他的收藏按照宋以来的时间发展,以古代文人画为主线,构成了上起宋元、下至晚清,反映中国绘画历史流变的序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此次展览文化意味浓厚,除捐赠作品外,还为观众呈现了邓拓的书法作品,让人更为全面地了解到邓拓的学者风貌和人文修养。
邓拓很早就对民间收藏和国家文化财富的积累有独到论述。其女邓小虹回忆,《燕山夜话》中有一篇题为《收藏家的功绩》的文章,其中说道:“我们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对于收藏家的功绩,应该予以适当的正确估计……一个国家,特别是具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历史文物往往非常丰富,光靠国家博物馆收藏是不够的。如果有一批民间收藏家,随时随地注意收藏革命的历史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文物,贡献给国家,那就方便得多了。” 邓拓以自身行动实践了他的收藏理念。
这批捐赠品全部由中国美术馆珍藏,然而历时久远,捐赠后又经历了“文革”等不同历史时期,虽劫后余生但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因此近半个世纪以来只有部分作品短暂展出过。此次展览首次将邓拓捐赠作品全数展出,展期跨度80余天,有赖于两年来的系统修复工作。
为让这批珍贵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重现昔日光彩,中国美术馆按照文化部的要求,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制定了周详的修复和保护方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胡伟介绍,中国古代绘画修复难度很高,中国美术馆为此组建了专门的修复工作室,聘请了冯鹏生等古代书画修复专家参与修复工程。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照“整体保存”原则对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了修复,历经两年努力,全部修复工作才得以在今年春节前告竣。此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也辟出展厅,播放了修复这批珍品的录像资料。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有责任为公众欣赏国家艺术宝藏提供服务,而在新春之际向公众展示邓拓先生捐赠的这批作品,除了因为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外,还在于要弘扬邓拓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在艺术市场繁荣的今天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牡丹白鹇图(绢本设色) 184厘米×99.8厘米 吕 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