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庭小園 閒情雅寄—西泠印社2011秋拍歷代庭園藝術 石雕專場綜述(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12-20 15:07   来源:中国收藏网

  繼2011西泠春拍推出“中國首屆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並取得成功後,庭園藝術這一獨特收藏門類受到眾多矚目。此次西冷秋拍庭院藝術·石雕專場,匯集宋、元、明、清歷代庭園石雕佳構,仍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為主體,亦聚石獅、席鎮、賞石等石藝術作品共100 余件,可謂重器層出,異彩紛呈。冬日錢塘,眾樂共賞,試藉此次拍賣,呈庭園藝術古樸、深沈之雅於堂,其幽深美學之品更願與君共享。

清 漢白玉敞口雕滿工圓盆
67×67×44cm

清 青白石錦底開框瑞獸鋪獸鼓凳一對
50×53cm

明 漢白玉雲龍紋花台一對
42×60×60cm

清 漢白玉竹梅雙喜獅首抱鼓石一對
65×25×65cm

  再敘庭園藝術之風雅意趣
  “ 深庭小園”,出自湯顯祖《牡丹亭》中“人立小庭深院”一句,本是湯祖師描寫閨秀抒懷之意,這句唱詞卻不經意間將古典庭園藝術的意象呈現在我們面前——庭,乃小,且深,區別於“大庭廣眾”和聲勢浩大的園林工程,她有份獨有的含蓄和雅致,這份含蓄雅致甚至帶了些少許的私密。白居易在《玩新庭樹,因詠所懷》道:“動搖風景麗,蓋覆庭院深。下有無事人,竟日此幽尋。豈惟玩時物,亦可開煩襟。時與道人語,或聽詩客吟。偶得幽闲境,遂忘塵俗心。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他將這份歸隱的幽思寄於庭園,得到慰藉。居於如此恬淡寧靜之境,以松石為友,於琴書為伴,遠勝於富貴朱門和喧囂井市。不僅於此,歷史上有大批文人在文學作品中提及庭園,正所謂籍物言志,古人的庭園情結由此可見一斑,這種情結更是一種向真向美的高雅情懷。
  在庭園存在的三千年歷史脈絡中,她由一種建築藝術形式,逐漸轉變成獨立的一門藝術和文化,再到昇華到一個新的美學境界,有著太多的承載和見證。庭園,作為中國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居捨,為著意追求“風雅意趣”的文人們創造了幽然恬靜的超脫美。恬淡、素樸、遠離俗市而與自然共同生息,棲息於此,靜己以鎮其躁,這種與文人精神相契合的淡泊生活方式,更一種另世人追慕不已的審美情懷。大批文人雅士為之投入心血,參與到親自造園,唐代的王維、白居易,北宋的趙佶,南宋的俞徵,元代的倪雲林,明代的米萬鐘、文徵明、文震亨,清代的石濤、張漣、張然、李漁都是造園運動的熱衷者。他們的參與也推動著庭園文化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美。
  有學者認為,人的生活有三個層面:一是生存層面,一是美感層面,還有一理想層面。庭園就以她的文化魅力將這些完全涵蓋,她以獨有深沉和幽遠、用她深浸內藴的胸懷,征服了這些文人雅士和後世來品讀的我們。此時此刻,我身於西泠拍賣所在的傳統江南庭園——清末大學士府王文韶故居中,清風徐來,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古凳石桌伴瘦梅弱桂,皆入眼入心,此情此景,怎能不想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置身其境,竟湧詠物之情,抒懷之心,“人立小庭深院”的意象在此感知一二。”
  石——物象簡約,意境深遠
  除了承載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庭園作為一個實質居住的生活場所,也體現一種生活情致,一種生活品位和文化修養,所以庭園中的一磚一石都是一個精神安頓體。歷代庭園藝術中,石文化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室無石不雅,園無石不秀”,石橋、假山、石徑、石階、石盆、石桌、石登、石柱、石雕、孤賞石等等,都是石的表現形式。在庭園中,曲折廊邊、拐轉角隅、窗外天井,掇一二塊石,就平添活趣。孔傳《雲林石浦序》說:“雖一拳之多,而能藴千岩之秀,大可列於園館,小或置於幾案,如關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情思。”
  中國哲學的“氣化”說認為,萬物由氣化生成。在石文化上,人們認為石是氣化的典型和象徵,它鍾孕天地靈氣而成,“天地之精之氣,結而為石”。不僅眾家追頌石之原質,更品贊其本真,郭熙《林泉高致》雲:“石者,天地之骨也。”這種對石本真和原質的品贊,都把它和天地、自然有機的聯繫起來。石文化已滲透於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愛以不同的標準品石,以不同的角度詠石,此風至唐宋而極盛,並積澱為流行不衰的審美現象。唐穆宗、文宗朝宰相牛僧儒對石“獨不兼讓”,在得到喜愛之石後,興奮之余不忘寫長詩贈與劉禹錫和白居易,與他們分享此樂。而巧妙的是,劉、白二人也均善於品鑒石,隨後二人又寫下詩文概括自己的品石經驗,不僅寄以詩文,白居易更交石為友,與石共宿,邀石對飲,已到達如痴如醉地步。牛、白、劉等文人詩篇,在相當程度上表徵著古人品鑒石藝的風尚和審美水平。
  在庭園用中,有石台、石盆、石凳、石柱、石鼓、石階、石刻、石雕、孤賞石等諸多形式,在不同的造型和佈局下,石將自己獨有的氣質融於庭園和自然,與其相映成趣,亦是一個契合點——以簡約之意象,造意境之深遠,以景富情,感物明志。石作為庭園藝術中的點睛之筆,讓文人雅士的心境和精神追求在此得到充分的共鳴,中國傳統哲學與古典美學所追求的形而上與意象說,在此也得到了更好的呈現。
  共藉西泠,心賞二三
  此次庭園藝術·石雕專場,不乏皇家重器。拍品中清代漢白玉皇家西番蓮花台,即為不可多得之皇家精品。清代賞石藏石之風盛行,乾隆帝對奇石、園林十分崇尚,對造園藝術也頗有見解,這一時期是明、清皇家園林的鼎盛時期。現保存在蘇州拙政園的八件精美石雕花台和柱礎,皆為圓明園遺物。在經歷了英法聯軍焚毀和文革“封資修”的破壞後,飽經如此風霜,她們能完整而美麗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實屬不易。拙政園中幾件遺物,均刻西洋番花圖案,造型為兩種,四方直上直下形和四方束腰形。此拍品造型典雅大氣,雕刻精湛,正面剔地起突扇形西洋潘蓮,側邊淺刻海水連紋圖,保存完好,品相端莊,是清中期典型中西合璧之佳作。
  庭園藝術中的石盆藝術代表著一種追求,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恬靜、且淡雅,為大雅之物,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最直接的體現。唐寅曾說“水養靈苗盆養根,根苗都在小池盆”,石盆的魅力和韻味可見一斑。石盆一隻,或撮於細沙,或養魚三兩尾,或置於庭園供於一花,又或置一靈石於書房案幾,自制一景,時時賞玩,雅趣著實無窮。 本次拍品中一件清早期青白石團花紋長方形石盆,四面開窗團花,造型端莊,石質潔白,琢磨圓熟,輪廓清晰,亦為舊時宮廷之物。其簡約文雅的雕刻裝飾手法,素樸恬淡,高雅而不落凡塵,可謂雅極,正合文人“蕭疏雅潔”之審美觀念,是典型的清早期作品。 古人雲:“盆玩者,須古雅之盆,方愜心賞,然盆古為難”。石盆作為庭園藝術中的石雕藝術之一,具有凝重的分量。本次專場中石盆,涵蓋宋、明、清三朝,量多且精。另件清代漢白玉葵口滿工石盆,形制渾厚古樸,雕刻精湛。周身雕刻五子登科、喜上眉梢、一路連科等裝飾紋飾,其中海浪、樹木、流雲、花卉等圖案皆紋飾突出,整體造型頗為生動優美而有氣魄,且傳達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實為石盆藝術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此外,本次專場還薈萃石獅、石鼓、井圈、石鎮等上乘佳作。皆集石材與雕刻技藝為一體,處處流露出文人氣息與意境詩情,展示出生生不息傳統美學之精髓。古曰:“意生於象外”,就讓我們在庭園藝術中,在這簡約物象中,去體會中國文人的氣息與情懷,去感受中國傳統的美學精神,去找尋逝去的點點遺跡,去探尋文化的風骨與神韻。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西泠印社 秋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美艺术家为制独特“拼体雕塑”残害动物被审判(图) 美艺术家为制独特“拼体雕塑”残害动物被审判(图) 人文情懷抒百年——2011秋西泠拍賣秋季油畫雕塑專場綜述(图) 人文情懷抒百年——2011秋西泠拍賣秋季油畫雕塑專場綜述(图) 歡樂背後的憂傷——劉野《百老匯往事》賞讀(图) 歡樂背後的憂傷——劉野《百老匯往事》賞讀(图) 100多位画家入住南京宋庄 100多位画家入住南京宋庄 用墨水来提神-.2011-2012杭州跨年展·醒墨开幕(图) 用墨水来提神-.2011-2012杭州跨年展·醒墨开幕(图) 贝壳博物馆将揭开神秘“盖头”(图) 贝壳博物馆将揭开神秘“盖头”(图) “老北京动起来”数字画卷再现老北京风貌(图) “老北京动起来”数字画卷再现老北京风貌(图) 文風隱淡 文風隱淡 書香盈架——西泠印社2011秋拍古籍善本專場綜述(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