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拉·德·蓝碧卡 裸女肖像 帆布油画 81.3x58.5cm 1927
进入11月,纽约的天气忽冷忽热,时阴时晴,然而整个曼哈顿的艺术市场却在悄然升温;经过9月“亚洲艺术周”的序曲热身,2011年度的秋季拍卖这才算正式揭开了帷幕。
今年的秋季并不平静,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似乎没有可能在近期内得到缓解,纽约本地 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已经如火如荼地进入了第二个月,而两大主要拍卖公司之一的苏富比自身的劳资纠纷也从夏季以来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罢工者仍天天在门前集会示威,上述种种并没有打击到全球艺术爱好者和藏家的信心,相反,人们因为在其它投资领域的挫败,反而更加看好艺术市场。
这一季纽约的秋拍,领衔全球的两大拍卖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拍卖场次频繁,种类五花八门。在今年春拍和9月纽约亚洲艺术周拍卖中落后于老牌竞争对手佳士得的苏富比拍卖这次终于一雪“前耻”,在秋拍中占了上风。苏富比重头戏之一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在11月2号晚上举行,总成交额近两亿美金,比起春拍时上了一个台阶;这场拍卖的亮点是奥地利艺术家克利姆特的一幅风景画,成交价四千多万美金,由于估价事先并未公布,很难猜测卖家是否满意这个价格;但是另两位非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却打破了各自的纪录: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卡约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一张印象派风景画被估价在九百万至一千两百万美金之间,最终以一千八百万美金成交;波兰裔女艺术家塔玛拉·德·蓝碧卡(Tamara de Lempika)的一幅裸女肖像以八百四十八万美金落槌。其他诸如毕加索,莫奈等人的作品也都没有悬念地以估价范围上下不远的价格售出。
笔者在网上观看了11月9号晚上的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直播,全场和世界各地的买家在首席拍卖师托比亚斯·梅耶(Tobias Meyer)的循循善诱下,拍价一路上涨,总成交额超过三亿美金,成交率近85%,是苏富比史上排名第三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这场拍卖中,高潮迭起,最初引起全场关注的是拍品第七号——美国观念艺术家卡迪·诺兰(Cady Noland)的一幅丝网印刷装置作品,估价在两百到三百万美金之间,在买家的激烈竞价下,最终以六百五十万美金成交,获得全场第一次掌声。当晚最引人注目的拍品,则是从第11号到14号,已故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克莱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的四幅油画作品。这是苏富比今年跟佳士得公开叫板争夺来的一笔生意。斯氏生前厌弃艺术市场,特别是商业画廊和拍卖公司对艺术品价格的操纵。他死后留下内容仅为一页、却极为苛刻的遗嘱,规定他的作品不得出售,寻找一座愿意为他建立个人美术馆的美国城市,悉数捐出作品给自己的同名美术馆,并规定作品仅供在馆内展出和研究学习之用。因为斯氏的固执,生前对收藏自己作品的私人藏家和美术馆都极为挑剔,故市场上很少有他的作品流通,物以稀为贵,这次出现在拍卖中,实属机会难得。斯氏遗孀几经挑选,终于在2004年选定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建立先夫的美术馆。此次是由丹佛市政府征得遗产委员会同意,出售四张作品,为美术馆筹款。苏富比在预定限期9月底之前,未能以私人洽购形式整体出售四张作品,因而将其纳入此次拍卖。第一张作品《1949 –A-No. 1》在场内买家和电话竞拍者之间来回拉锯,最终以六千一百七十多万美金售给了苏富比主席丽莎·丹尼森(Lisa Dennison)代为竞价的电话客户,比最高估价三千五百万美金多出了两千多万。之后的几张,也都经过激烈地争夺,一一找到归属。四件作品共售出一亿一千四百万美金,让苏富比赚了个钵满,也为11月18日开馆的丹佛市克莱福德·斯蒂尔美术馆赢得了一笔丰厚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