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谢先生找到郭先生的店铺时,这里已经关门。
对联是否为赝品,谢先生和郭先生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国家一级画家史国良建议成立一个有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独立运作,并依靠现代科技提高鉴定准确度。
武汉人谢先生在成都花3.2万元买下一副对联,经朋友鉴定认为有假。而卖家郭先生坚称作品没有问题,要求谢先生出示权威机构的鉴定证明。这一要求,难倒了谢先生(华西都市报昨日报道)。
“我准备将对联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交给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他们为我鉴定真伪。”昨日下午,谢先生称,希望郭先生也能提出一些令人信服的鉴定机构或专家,在双方对作品真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进行协商。
“即使是作者吴丈蜀的学生或亲友参与鉴定,我也不一定认同。”郭先生回应,由于现代书画市场中,缺乏对作品检验的统一标准和令人信服的手段,导致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都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我只能说,谢先生没有事先评估交易中的风险,如果他要走法律途径,我乐意奉陪。”郭先生说。
买家: 已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为对联真伪下个定论
在对联是否为赝品这一点上,谢先生和郭先生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目前郭先生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找到双方都信服的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为对联真伪下一个定论。
“我已经联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并将对联的照片和相关资料都通过邮箱传了过去。”昨日,谢先生称,除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自己还会联系湖北当地的吴丈蜀研究会,商议鉴定事宜,“必要时,我还会找吴丈蜀的弟子帮忙鉴定。”
记者随后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采编部门。“对于是否出面鉴定吴丈蜀书法对联,我们需要看过照片后,再作决定。”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称。
卖家: 即使作者亲友参与鉴定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对于谢先生提出的寻找多方鉴定的方式,卖家郭先生称对方有权利这样做,但自己也有权利不接受鉴定结果。
“对于中国书法家协会是否有鉴定资质,我还存有疑问。”郭先生说,即使吴丈蜀的亲友出面参与检测,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一幅现代书画作品,由作者本人来鉴定是相对合适的行为。”郭先生表示,由于吴丈蜀已去世,谁也不能肯定地判断他作品的真伪。“我认为,现在最好走法律程序,由司法机关确定一个双方认可的机构来鉴定,而不是各持己见。”郭先生称,国庆假期后,愿意到派出所,在警方在场的情况下,和谢先生再协商一次。
分歧: 纠纷爆出行业潜规则上手满意真伪自行承担
谢先生认为郭先生在交易之前发出的短信,证明其出尔反尔:“交易前告知我不满意包退,现在又拒绝和我谈,这就是不诚信的表现。”
对于短信内容,郭先生则认为,这恰恰是体现现代字画行业、甚至整个古玩字画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书画作品不是简单的商品,质量不满意可以随意退换。短信里说得很清楚,上手不满意可退。”郭先生称,短信里的“上手”,是指买方当着卖方面,鉴定书画实物。
“上手后没提出异议,双方继续交易,之后再说真伪问题,就没有意义了。”郭先生认为,这一“潜规则”的出现,也是杜绝调包、损害信誉的一个无奈之举。
调查: 检测手段难派用场导致现代书画市场乱象
事实上,类似的纠纷在国内的现代书画市场中时常发生。而这正是由于现代书画作品数量巨大、门类繁多,而检验手段相对单一造成的。目前在古玩字画行业中时有运用的科学技术检测手段,在现代字画行业中却很难派上用场。
2008年10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召开的研讨会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称,科技手段在书画作品中的鉴定运用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经验少、数据采集难等现实问题,“科学手段只能作为书画材质断代的依据,而现代书画的纸质年代差别不大,鉴别难度很高。”
郭先生介绍,现代书画行业中,每个买家和卖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圈子里的朋友相互帮忙看看,是最省事的一种鉴定方式。“比如我和谢先生,我的圈子里认为对联是真的,他的圈子认为对联是假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缺乏专业鉴定机构,科学检测尚待完善,再加上利益驱使下的判断标准多变,最终导致了现代字画行业中纠纷四起的乱象。
2008年1月26日,一幅名为《惟我独尊》的号称价值800万元的国画在四川长江画院展览时,被画家孟祥顺指出是赝品。事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张太林称,该画是自己在地摊花1000元所买,并在华西都市报上刊登道歉说明。
建议: 最好购买出版作品作者应建自己的作品目录
“现在的局面是有鉴定资质的不够专业,足够专业的又没有资质。同时,个人意见难免有偏。组成一个集体,才有监督性和公信力。”国家一级画家史国良建议,成立一个有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独立运作,并依靠现代科技提高鉴定准确度。
而在目前缺乏鉴定机构的情况下,一位长期在行业中进行买卖交易的人士建议,最好购买出版作品。“只买出版书册、画册上有的作品,对冷门作品保持谨慎,风险会减小一些。”该人士称,现代书画作品最大特点是并非全盘抄袭,而是模仿作者的画风、手法进行创作,“这样的赝品,是不会出现在出版作品里的。”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建议,现代书画作者应该建立自己的作品目录。在2008年举行的“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鉴定权归属”论坛上,收藏家王定乾提议,作者应该及时为所有作品建立出版著录、创作年鉴,为将来鉴定提供参考。“即便挡不住全部造假者,也能够提高造假的成本与难度,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