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冈蔗湖琴谱》再显珍本风采(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6-29 1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古冈蔗湖琴谱》再显珍本风采

《古冈蔗湖琴谱》再显珍本风采

  一部《岭南古琴》线装书,古朴,典雅,颇有厚重感。一套两册,其中一册为琴谱,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古冈蔗湖琴谱》(含新增补),这是一本岭南琴派稀世珍本琴谱,原为新会景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广东古琴研究会陈是强秘书长说到,以前广州曾有翻抄的出卖,要价每页千元,可见其珍贵价值一斑。最近,这本珍贵琴谱首次公开出版发行,再显珍本风采。

  历史上,新会(今江门)不但出了众多古琴家,而且留存了三部很有影响的传世琴谱,从而奠定了江门古琴的历史地位。这三部琴谱都成为岭南派琴谱的代表作。第一部要数《古冈琴谱》,是新会崖门海战后南宋琴人乐工散佚的琴谱经收集整理而成;第二部是《悟雪山房琴谱》,岭南琴派创始人黄景星所编;第三部就是这本《古冈蔗湖琴谱》了,它虽然为琴界和公众所知较晚,但随着今天的出版传播,其价值将越来越为人们所共识。

  “折射新会古琴艺术曾经的辉煌”

  新会(今江门)是古琴岭南派的发源地。南宋行朝曾驻跸新会,崖门海战失败后,流落琴人琴曲。明代大儒陈白沙又是琴人,藏有名琴“沧海龙吟”、“寒涛”等,整理南宋散佚琴曲集《古冈遗谱》,又将琴艺传承给门生,他是岭南琴派奠基者。清代习琴者众,最著名的是会城人黄景星(字兆家号煟南),他毕生务琴,吸收前人成果,自成一家,编有《悟雪山房琴谱》,对后世琴学影响最大,被后人奉为岭南琴派的创始人。黄景星之父和兄长黄观炯(1761—1794)、侄子黄文玉(1789—1863)一门琴家。黄景星的同学赵泰来,同乡陈绮石、陈芷芗兄弟都是琴友。同里门徒莫锦江琴艺极臻,得黄景星真传。《古冈蔗湖琴谱》中出现有蔗糊(抄者)、莫韵石、莫湘厓等几位琴人,常与黄景星切磋琴艺。当时琴家还有莫骥昭、莫锡龄、莫琛昭、胡准、张文焯等。新会琴家、琴艺、琴谱可谓盛极一时。相信该谱是当时众多手抄琴谱中的一本,其他的失佚了,只是它幸运地保存下来。读这本琴谱里的按语,可从中窥见当时琴人的交流活动。

  之后,新会琴学继续兴盛,出的琴家很多,黄景星的侄孙黄炳堃(1832—1904)更将琴艺传到云南,黄炳堃的孙子黄实亦是琴家。著名琴人还有伍铨荇、莫尚德、莫仲予(原名莫尚质)等。又据景堂图书馆范均尧先生撰文,“解放前,冈州中学的音乐老师何修文,便是琴艺好手。他把一些古琴学知识写进自编的音乐教材《音乐指南》里,传授给学生。”

  《古冈蔗湖琴谱》“折射新会古琴艺术曾经的辉煌”(该书刊印说明语),印证了江门的岭南琴派创始地位。

  “极有研究价值”

  这本琴谱,是琴人为了弹奏古琴及互相交流而抄录的。所抄为岭南琴派的主要传谱,这些琴谱都是对后世岭南琴学影响很大的曲目。原抄本页眉上有小字批注按语,记录了琴家心得体会,又真实反映了琴友们经常互相切磋的情形,与琴曲一样,“极有研究价值”(该书刊印说明语)。抄本原来没有名字,景堂图书馆称《古琴谱》(如图),抄者为“蔗湖”,时间是清代咸丰二年至四年(1852—1854),产生于称为“古冈州”的新会,这次出版时,广东古琴研究会根据这几个元素,按古琴谱的历史命名习惯,重新冠以《古冈蔗湖琴谱》之名。

  《古冈蔗湖琴谱》第一部分是记谱说明与指法、手势等,有35页之多,比较详细。有抄自明代琴谱《太古遗音》指法,并注明“载自远堂,五知斋亦载”。“自远堂”即《自远堂琴谱》,“五知斋”即《五知斋琴谱》,它们都是广陵(江苏扬州古称)琴派的谱集。可见琴派之间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琴曲,为减字谱,共135页,有10个曲目:《渔樵问答》、《碧涧流泉》、《圯桥进履》、《金门待漏》、《海鸥忘机》、《怀古》、《水仙操》、《雁落平沙》、《岳阳三醉》、《三醉岳阳楼》,前3首注明出自“悟雪山房”(琴谱)。由于《水仙操》录2个版本,共11首琴曲。本次出版,在每首曲后加入解说,供读者参考以易于理解。

  第三部分是本次出版时增补的4首《古冈遗谱》曲目,有36页。目前能确定的《古冈遗谱》传谱有8首:《渔樵问答》、《碧涧流泉》、《鸥鹭忘机》、《怀古》、《玉树临风》、《神化引》、《双鹤听泉》、《乌夜啼》。这本《古冈蔗湖琴谱》有其中前4首,本次出版补入后4首,由岭南琴派传人杨新伦传谱、谢导秀等打谱或记谱。由于《古冈遗谱》暂已失传,此举可聊补读者之需。这样,连同近期重新出版的《悟雪山房琴谱》,历史上三部新会(今江门)的著名琴谱都得以印行了。通过三部琴谱比较,可知曲目的流变演进,看清岭南琴派在新会(今江门)形成的脉络。

  “提供广大学者所用”

  这本琴谱原来一直流落在民间,但1966年“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列为封建“黑书”收缴了。当时景堂图书馆的负责人李中壮被抽去搞运动当工作队员,一次他到会城浐湾管理区(文革的当时改称红光区),在门前的“黑书”堆中发现此书,判定很有价值,于是收回馆藏。

  上世纪50年代,李中壮先生见过路收废品的有一把“飞瀑”古琴,产生了兴趣,并以廉价购得。

  上世纪70年代,省里常有专家来参观考察,有一次将这本琴谱和几册书籍借去,李中壮先生发现后,立即追到宾馆去取回琴谱,但同意专家派人来翻抄。由于当时还没有复印机,足足抄了几天,翻抄本被带回广州,因此才有前面说到的“千元一页”的事情。

  景堂图书馆范均尧先生最早在2001年4月10日《新会报》载文介绍此书,题为《新会曾是古琴之乡》,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后来又在2004年第四季《炎黄天地》刊载《岭南琴派创始人——黄煟南》一文。

  2003年11月拙文《景堂图书馆收藏的一古琴谱手抄本说明——新会是岭南琴派创始地》以此琴谱为因由写出,继续考证挖掘当地古琴历史,并于2004年3月2日在《新会通讯》(新会报)发表,再次引起社会重视。后又改题名为《失落了的新会古琴艺术》,印在2006年5月24日《江门日报》,同年收入本人地方掌故集《新会风物》(中国戏剧出版社)。

  由于该琴谱为孤本,读者借阅不便,不利于研究。有识之士策划出版,2010年10月由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新会区景堂图书馆联合编辑。本琴谱与古琴文集《根在江门》合璧为一套《岭南古琴》线装书,面向公众,“更好地提供广大学者所用”(该书刊印说明语),博得琴学界以至文化界的重视和赞扬。该书的成功出版,不仅成为了江门文化大事,是琴人、读者的福音,还预示出振兴江门古琴的势头,定将促进江门古琴事业的复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保健碧玺紫砂首现文博会 保健碧玺紫砂首现文博会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图)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图) 刻辞卜骨鉴赏(图) 刻辞卜骨鉴赏(图) 甲骨文七言联(图) 甲骨文七言联(图) 中国古代书画拍品综述(图) 中国古代书画拍品综述(图) 《铁云藏龟》书影(图) 《铁云藏龟》书影(图) 方国关系卜辞(图) 方国关系卜辞(图) 历史人物王懿荣(图) 历史人物王懿荣(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