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钻成投资客新宠 理性的石头也疯狂
http://www.socang.com 2011-04-02 11:56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投资客的钱一直在寻找出口,继炒房、炒金、炒股后,翡翠、和田玉也成了“疯狂的石头”,而同样珍贵的稀缺资源,钻石却一直很“淡定”,价格以每年10%的速度稳定增长。但是在今年头3个月,钻石价格平均上涨20%。业内人士感叹,“理性的石头也开始疯狂了。”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上旬至今,全国的钻石销售额突破10亿元,其中2克拉到5克拉的钻石消费量同比增长超过40%。
据记者了解,去年4月底,在楼市新政、股市震荡的背景下,一些资金陆续从楼市、股市撤离,转入钻石等新投资领域。从去年5月起,钻石销售量价齐增,据估计,约有三分之一购买者是由炒房客、炒股客转化而来。金融专家表示,国内游资需要寻找更为安全稳健的投资着陆点,是导致裸钻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
现象
游资新出口 裸钻成新宠
“从去年底到现在,无论是裸钻还是钻饰,价格平均涨幅20%,大克拉高品质的升幅更高,卖的最好的是1克拉及以上的裸钻。”天津最大的钻石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1克拉左右的裸钻为例,目前标价为11万多,而去年只有8万多元。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从去年5月开始,大手笔买裸钻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以企业家和私人银行的客户为主。商家也普遍反应,以前消费者多买钻饰,现在有更多的人买裸钻,这种钻石是经过切割加工和打磨但没有镶嵌的单粒钻石。“上周一位女士现场买走了总价值近100万元的裸钻。”天津某珠宝店店长告诉记者,2克拉以上的裸钻以前基本无人问津,现在购买者越来越多,而1克拉以上的裸钻平均每天都要卖出一颗。
投资
1克拉以上裸钻最适宜
高级钻石鉴定分析师表示,只有1克拉以上的钻石才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在开采的8%达到宝石级别的钻石中,只有极少数能加工成1克拉以上的完美钻石,此外,颜色、净度、切工级别越高、克拉越大,其价值就越大。此外,具有投资价值的是裸钻,而不是钻戒、钻石项链等消费品,因为裸钻没有过多附加值,升值空间大。如果是一般品牌的钻戒,其钻石成品价格是裸钻的3倍以上,特别是名牌钻饰,其品牌附加值使钻石溢价非常高,也使其失去了投资价值。业内人士指出,1至3克拉左右的裸钻宜做短线投资,这类钻石消费量大,易进易出;5克拉乃至10克拉以上的裸钻宜做长线投资,这类钻石稀少,长线投资将会有更大的涨幅空间。
鉴别
国际国内双证书更稳妥
“这半年多来,送检的大克拉钻石明显增多,所有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检测完毕后我们会出具证书。”作为天津唯一的法定检测机构,市质检院珠宝鉴定中心负责人表示,证书如同钻石的“身份证”,写明了各项指标,这直接决定钻石品质,而鉴定钻石有国际统一的标准,分为颜色、重量、净度、切工4个方面,简称“4C标准”。在国际证书中,有GIA(美国宝石学院),IGI(国际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钻石高阶层议会)三种,其中最权威的是GIA证书。国内证书主要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NGTC钻石级镶嵌钻石分级证书和国家金银制品监督检验中心的NGGC钻石及镶嵌钻石分级证书。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方便在国内流通,在国外购买钻石的投资者,可以在国内再进行一次鉴定,双证书会更稳妥。
风险
变现渠道少 收益难实现
在国外,钻石可以通过抵押融资、拍卖甚至珠宝公司回购等途径来变现。但在国内,钻石出手实现收益却并不容易。记者走访了本市多家珠宝店,仅有极少数珠宝首饰店对本品牌售出的钻石提供回购,但回购条件和成本都较高,有的仅承诺原价回购,只能保值无法“赚钱”,也有的商家表示,随着钻石投资升温,年内会推出回购业务,但具体操作细则尚未确定。拍卖会对钻石要求较高,一般都是精品钻石,普通钻石无法在拍卖行进行拍卖。此外,从天津各家典当行情况看,一般品级较高的钻石当资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压价”过狠使投资者损失很多。理财专家表示,“如果急需变现,投资者最好把钻石拿到拍卖行拍卖。而不是通过典当方式。”
提醒
购买有误区 投资需谨慎
目前在钻石投资上也存在一定误区:大家都知道南非钻石好,很多人去南非旅游都带钻石回来,也有一些商家通过标示“南非钻”“比利时钻”等,以此提高钻石身价,来误导消费者,但实际情况是,不管钻石产自哪里,只要“4C标准”较高,价格都会不菲。业内人士指出,钻石的总价格构成中,重量约占40%,净度占20%,颜色占20%,切工占20%,其中以重量、净度最能影响钻石品质和价格。简单地说,钻石越大、越纯净、色泽越剔透、切割越精确,钻石就越珍贵。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钻石属于高端且边缘的投资领域,需要较大的资金实力和较好的专业知识背景,投资必须谨慎,而普通市民不要看到钻石涨价就想投机,小心被钻石“套牢”。记者孟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裸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