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诚轩拍卖将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2009年秋季拍卖会,共推出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及邮品钱币(11月13日至16日)四个项目,共计8个专场。
中国书画近600件拍品分作(一)、(二)两个专场举行,近现代大家均有佳作参拍。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和《松阴滴翠》为“创造自我独立之风格”的变古之作。前者以石溪意趣写宋人诗意,画面明丽清新,后者笔法上更多显露王蒙画风细润精致的影响,气象悠远深邃。另幅《竹园精舍》为1950年张大千于印度北部灵鹫山礼佛,寻访释迦牟尼竹园精舍遗址而作。近景山体以董巨披麻皴约略写出,竹林参以米家云山笔法,绝妙处在中景山峦以几笔浓墨大笔涂出,将画面层次豁然拉开,轻重间节奏鲜明。另一幅大千自题签、自题盒的《白莲》,花青、水墨与纸色,简单三种元素在画家笔下的对比、呼应、反衬,将白莲的饱满绽放、小荷尖尖与荷叶的偃仰各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以上几幅作品外,张大千早年虔心恭绘的《水月观音》,张善孖书《心经》为赞,兄弟二人书画合璧,也为藏家不应错过。
徐悲鸿《牧童短笛》为作于1942年的一幅佳构,温驯的水牛低头啃食淡绿野草,紫衣牧童悠然吹笛,全作气息平澹自然,寄托画家对平和生活的向往。画作赠予云南地区军政要人赵诚伯,同年春天徐悲鸿在云南办画展时受其热情款待,曾以数画相赠,此为其一。另幅《立马》则是徐悲鸿最经典的题材,一匹瘦劲嶙峋、不戴缰鞍的野马,三足踏地,左前蹄轻轻抬起,转颈回首,似在聆听风吹草动之声,在细微处构成画面内在的张力与冲突,意气风发。徐悲鸿另一件画作《竹报平安》,以最富中国情调与祝福含义的题材,画赠法国汉学家纪业马夫妇,画风清静怡然。
李可染最初写生,即请人刻制“可贵者胆”和“所要者魂”二印,提醒自己突破前人之法,于画境中追求山水之魂,上世纪50年代晚期的《人字瀑》,即是一幅印证这两点追求的经典画作。出版于诸本重要画册的《信口漫唱和平歌》,为目前所见画家唯一采用圆光形式的作品。此画创作于1985年,当时英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一时间全球哗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并通过相关的《维也纳公约》。李可染此画即是应时事而作。罕见的圆光形式许为画家指代地球之意,而“牧童悠然牛背上,信口漫唱和平歌”的题诗与极少见的“中国李可染”落款,更使此作迥异于一般的“牧牛图”,张扬着更为博大的生命关怀与超越精神。
石鲁《华山下棋亭》作于上世纪60年代,是学界公认为石鲁艺术最为成熟阶段的作品,曾经多次出版。华岳名胜之一的下棋亭在石鲁笔下,是屏风般矗立着的铁壁山峦环护着的一座小亭,画作没有细节的描画,不见清晰的物象,对具体物象的弱化,对基本特征的夸张与抽象,其实是画家对审美感的强化。
傅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是一幅极富诗意的画作。整幅画面染绿如烟,扑面之下,使人唯觉春风拂面,和煦宜人,点缀其中旗帜、渔民衣襟的红,在活跃画面的同时,又点出题材的政治意图,此画也成为画家上世纪60年代处理新山水画题材的代表。
吴冠中《春光烂漫》是画家上世纪80年代精品之作。将水墨的流畅与油画雅灰调子的沉凝合而为一,形成吴冠中的特有语汇。此外,吴昌硕《东篱佳色》、齐白石《三寿》等作品亦值得关注。而由同一藏家提供启功先生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4件书法作品,并悉数发表于《启功全集》,值得启功先生的爱好者期待。
中国工艺品因其特殊的文化意义,至今散发着灿烂的光芒,照耀历史长河中的每一篇章。是次瓷器工艺品专场精品荟萃,清雍正天蓝釉浮雕云龙纹天球瓶,器形饱满硕大,气势逼人,同类器仅见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青釉刻花云龙纹天球瓶和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釉云龙纹缸,风格一致,新颖独特,均不署款。清雍正斗彩灵仙寿石盘,经历多次出版、展览,全器色彩典雅,勾绘精细,填色准确,为所见同品种中最为细致的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卷缸,线条圆润,器势伟岸,外壁满绘缠枝花卉纹,画法各异,青花鲜艳翠亮,为典型清代宫廷陈设大器,品相完美无瑕,极为罕见。
本场明清工艺品汇集竹、木、牙、玉、金铜器等佳作,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清雍正象牙开光四季花鸟图笔筒,牙质温润,外壁开光内运用浮雕、镂刻等技巧刻绘四季花鸟图,刀法精妙,寓意吉祥,展示出清代牙雕工艺顶峰时期的独特魅力。清乾隆紫檀嵌象牙村居图座屏,工艺精细,布局深远,意境自然生动,恰应乾隆帝“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的诗意,为清宫造办处牙器之佳作。清乾隆白玉雕胡人立像,玉质纯净,所雕人物生动传神,细节丝毫毕现。清乾隆碧玉雕缠枝莲托八吉祥钵,曾经1964年英国艺术理事会、东方陶瓷学会联合主办的重要展览,传承有绪。全器碧玉色浓,用料硕大,纹饰缜密繁缛,刀工精湛,富有浓厚的宫廷气息。清乾隆玉雕兽面纹觥,为清宫仿商周青铜器造型而制,外壁满饰兽面纹,四周出戟,琢工精细,相同纹饰器物犹见故宫博物院藏玉雕出戟方觚,足底均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为乾隆时期仿古玉器之珍品。清乾隆铜鎏金兽面纹三足炉,除尺寸大小有别外,无论造型特征或装饰纹样,均与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前所置“大清乾隆十年造”香炉一致,当为同时期清宫造办处制品,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此外,尚有竹雕八仙祝寿图笔筒、明早期青铜雕云龙纹投壶等多件拍品,以其自身的工艺风格和文化背景,反映着历史的脉搏。
油画雕塑专场共计拍品110余件,从百年中国西画的美术史发展脉络,遴选出其中重要艺术家的经典性、稀缺性和趣味性皆备的作品,其中以中国早期油画现代主义风格的先行者们一批佳作尤为珍贵,而中国当代艺术的手稿专题亦为难得。
吴大羽的《无题——11》笔触恣意洒脱、色彩老辣沉郁,抽绎而成的形象已无迹可寻,乃成熟期的发力之作。另外首次在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拍的三幅吴氏纸上蜡笔画,与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家晚年创作的纸上作品同样绚烂之极、入于天趣。
卫天霖是早期留日的中国油画先驱,以印象派画风享誉艺坛,“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卫天霖毕生千余件作品被抄,绝大多数遭销毁。此次有幸征集到三幅卫天霖作品,皆为现藏者直接得自画家家属,其中一幅创作于1934年的《芍药/石榴》,不仅是目前仅见的唯一双面木板画,也是少有署年款的早期静物佳构。另幅《紫禁城外》是卫天霖为数不多的风景画,且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其早期作品留存极少,更显珍贵。
林风眠的作品近来在艺术品市场屡创新高,此次秋拍荟萃林风眠三种不同题材的精品:其中《静物》和《白纱仕女》均由林风眠义女冯叶女士提供,来源清晰。《静物》创作于1981年,曾参加1989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林风眠九十回顾个展”,并被该馆印制为明信片和复制画广为流传,乃林风眠静物题材中最为人所知的经典之作;《白纱仕女》原属林风眠自藏,是其以西画方法入传统的成功范例。仕女的肌体用较厚的色粉平涂,勾勒白色衣纹,塑造出仕女的形体感与纱衣的透明感;另幅《晨曦》刻画数只小鸟在枝叶穿插的微微霞光中交头接耳,其淡淡的抒情性,流露出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在孤寂中“求其友声”的隐密心态。
此次秋拍从香港丁氏学生中征集到两幅收藏近四十年的双面木板油画:作于1963年的《非洲木雕/裸女坐像》和1964年的《甲骨文印/关》,借由引用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体入画,将文字、符号、图像三者结合,当为识者所重。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经过数年的极速发展,高度图标化的作品进入调整时期,而绘画性强、稀缺性和趣味性皆备的作品仍受藏家青睐。此次上拍的张晓刚作于1987年的纸上油画《我们的故事》,是他“彼岸时期”的精心之作,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方力钧的《2009春》挥洒自若玩转纸本水彩媒材,与油画创作的精神主题一致,又更添一分灵动。刘炜的《花儿》以一种个人化的用笔模式将寻常的花卉化为神奇,以及多位当代艺术家油画创作之前体现其灵感来源的手稿,值得关注。
当代艺术的重要拍品还包括李山作于1996年的《初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乐园”系列中尺幅较大的代表性作品。他摒弃艰涩的观念及试验性的技法,温情脉脉地对物象进行了儿童画一样的概括提炼,铺陈出让人着迷的鸿蒙初始世界。
雕塑板块此次有向京的力作《空房间》、瞿广慈近作《鸟人》;曹晖的《I''M SORRY》以半兽人形象的逼真写实性塑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曾参展1999年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的刘力国代表作品《经典》及其手稿,对有心收藏“艳俗艺术”系列的藏家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