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王朝异彩纷呈的工艺美术品中,清代中期出现了一种具有浓浓的文人书卷气的工艺品——贴黄,受到皇家的推崇和喜爱,成为琳琅满目文玩中的一枝独秀。
贴黄又称“文竹”、“翻簧”,是取大型的楠竹为材料,将新鲜的竹筒分节截开,劈去竹青和竹肌,仅留下薄薄的一层竹黄片,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粘贴到各种形状的器物上。贴黄器色泽光润,清淡幽雅,表面毫无接痕,被誉为“天衣无缝”、“宛若天成”的艺术品。
这对“清乾隆竹贴黄刻云龙御题诗文长方盒”,高11.6厘米,长34.5厘米,宽18厘米。盒面雕刻两条竖龙脚踏海水江崖,在云海中搏击翻腾,体态舒展,苍劲雄浑。龙是封建社会皇权和皇帝的象征,它是乾隆时期各种器物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纹样,具有典型的皇家风采。两条龙中间留有长方形空白“题签”,我们发现在清宫藏品中也有类似情况的书匣。
盒四壁装饰的云海中点缀有十二章纹饰,“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是封建帝王服饰上经常使用的纹饰,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盒盖内戗金隶书御制五言诗四首,分别刻在两匣盖内,经查阅《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这四首诗最早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6),因同名的御制诗乾隆曾作过几次,而匣盖内刻“乾隆丁未”,丁未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推断丁未年是此匣的制作年代,而不是御制诗的写作年代。
盒内置一屉,采用戗金工艺分别装饰二幅董邦达山水小景,寥寥数笔,清晰地勾勒出山石、树木、人物,画面静谧而空旷,左下角书“臣董邦达恭绘”。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作为官员,他仕途通达,光宗耀祖;作为画家,工山水画,远师“元四家”,近学“清初四王”,其作品水墨疏淡,用色淡雅,具有文人气。画的意境与御制诗文内容大致吻合。
本品采用传统的浅浮雕工艺和漆器中的戗金工艺,图纹雕刻精致,特别是海水江崖纹,细致流畅,颇显工匠雕刻功力;戗金工艺从全新角度再现董邦达山水画的魅力。贴黄盒的金属饰件采用錾刻、鎏金工艺。此盒既有皇家色彩浓厚的龙纹图案,又有皇帝本人的御制诗文,加之董邦达绘画,可谓完美无缺。“清乾隆竹贴黄刻云龙御题诗文长方盒”可谓非常难得的宝物,我们有缘亲见,已属三生有幸。
据悉,此对精美珍罕的“清乾隆竹贴黄刻云龙御题诗文长方盒”,将亮相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宫廷御用”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