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一页纸比黄金贵
http://www.socang.com 2008-03-27 14:21 来源:
3月23日,嘉德四季古籍善本总成交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其中宋《江贽撰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六卷外纪四卷》是拍卖市场上流通次数最多的宋版书,以42万元成交。自2005年以来,古籍善本拍卖一扫往日的低调,一路高歌猛进,呈现极旺势头。尤其宋元版古籍,更被喜欢旧书的人视为顶级收藏品。鉴赏宋元古本是古籍收藏圈内学问最高的,百年前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秦杰说,1996年内地拍市首现宋版书,嘉德拿出了《文苑英华》大书中的(残)一册,虽然只是一册,却是他第一次“上手”精美绝伦的宋版书。从那时起宋版书的拍卖预展他逢场必到,买不起但看得起,“非常感谢拍卖会让我们这些喜欢古藉收藏的人有触摸宋版、研究古本的机会”。秦杰说,当时看到那些珍贵的古书他简直有跪下去的冲动,他的前辈、杭州古籍鉴定专家严保善老先生终其一生都没有触摸过宋版书,可见它的稀缺。
秦杰给记者介绍了宋版书经历的历史辉煌时期和数度蒙难的过程,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萃,收藏者和拍卖公司,应该多关注这些高古珍本的真正价值,它的“国际价码”应该远不止现在市场上的价格。
一页宋版书 黄金十六两
1996年迄今,内地拍卖会已有20多种宋版书露面,连同多次上拍的已经有100多件(次)宋版书曝光,给秦杰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一些慕名而来的投资家找他做顾问,他最成功的一次就是创造了“一页宋版书,黄金十六两”的纪录。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体积还没有洗脸毛巾大,竟以49500元成交。按当时的黄金价格,一页价值大约是16两黄金。
这件拍品虽然不是传世宋版书中最早的,但它却是中世纪欧洲传教士们还伏在羊皮上书写经文时,蒙古骑兵最早传到欧洲的中华文明。
当时,宋版书精美绝伦的感召力深深打动了刚刚统一蒙古各部落的成吉思汗。在他死后70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做了一番记录:1215年成吉思汗灭金,占领中都(今北京),统一黄河北岸,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立志重修佛、道经藏。1244年蒙古太宗在成吉思汗逝世10年时开雕《玄都宝藏·云芨七笺》道教经文7800卷。
就是这位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第一次记载了蒙古骑兵在征服欧洲的同时,也把中华印刷术传播到多瑙河两岸。
高古珍本700年后首次现身
欧洲人最先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什么样的?中国印刷术为世界级发明的最初实证是什么样?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刻本古籍是最佳印证。1281年,元太祖忽必烈下令“独尊佛术”,销毁道教经藏,《玄都宝藏》化为灰烬,700年封尘,蒙古《道藏》片纸无存。1954年,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从私人捐赠中初步确认一页宋版蒙古刻《云芨七笺》为《玄都宝藏》传世孤品,原件书影曾收录于《中国版刻图录》第264页,但现在下落不明,成为国家图书馆“有图无书”的惊天悬案。
秦杰说,当时是经他“掌眼”,那位收藏人士以49500元买下了中国书店的那一页拍品,它用白皮纸精印,卷端号序清晰可辨,版框完整无缺,字迹古朴端雅,墨色凝厚喜人,此件珍籍虽非国家图书馆散失的原件,但藏书界千呼万唤的“高古珍本”终于出世了。
“这还便宜了,现在它至少价值40万元。”秦杰介绍道,由于宋代末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过于频繁地更迭,以及佛道教义之争,毁了大量佛道教经文,现在最难见的是金代、辽代的刻经,比如《辽藏》。现在能看到的《金刚经》是有明确年代的宋版书里最早的,形成于公元9世纪宋版书工艺的成熟阶段,流失在大英博物馆。
宋版书的几度繁荣
明代宋版书多在皇家图书馆
大概400年前的明代中晚期,宋版书就非常金贵,私人收藏者如果拥有宋版书,常引来众人仰慕。宋元版古籍绝大部分收藏在皇家图书馆。
在宋版书以前,中国没有雕版印刷的书,都是手写,比如敦煌的经文。雕版印刷术应该产生于公元7世纪左右,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前300年。雕版印刷在那个年代属于皇家或宗教寺庙主持的“文化工程”,以印刷佛道经文、文学家诗文、诸子正史为主。
公元9世纪是个书法全盛时代,200年后的宋徽宗本人更是个书法家,所以那时的雕版实物非常尊重“颜筋柳骨”,是首创的宋体字,每一页上下间距非常精美,开本阔大,纸墨精良,后人望尘莫及。宋代雕版印刷工艺是先由书法家按印刷大小规格把字写在纸上,再反贴在枣木、梨木版上,拿水均匀一抹就可以拓印、雕刻,再付诸印刷。这在当时是产业,也形成了写字、雕刻、装订、发行的文化产业。它对西方影响巨大,可以说在此基础上宋唐文化才开始传播到西方去的。而到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300年之后,17世纪德国人才发明了印刷术。
宋朝北部的少数民族也一直在学习汉文化雕版印刷。成吉思汗横扫欧洲时,当时的货币“元钞”就是用雕版印刷的,还带去了汉字版的佛道两教经文,给欧洲人发明印刷术以很大的启示。
明正德年(1506年)之前,明代人刻书要通过皇室批准。人们手上读的主要是宋元版古书和通过传世的木板再翻印的明代书。正德年后出版法律松动,民间雕版印刷书在江南地区风行,但是有些粗制滥造,纸墨不考究,完全是商业目的,特别是书法的时尚转到“赵体”,不再“颜筋柳骨”。
明代中晚期,好多大学问家兴起“校堪”风,针对这类“垃圾书”,开始拿宋版书做原本进行校正,同时编撰《永乐大典》的考据需要找文化原本,皇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大量收集宋版书,当时出了一批宋版书的考证学、目录学的“大家”。
乾隆皇帝在宋版书上盖印记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了《四库全书》,又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次征集古代典籍尤其是宋版、元版书的热潮,当时民间所有的基本都上贡了,此后的大藏家都以拥有一两部宋版书为傲。那时民间的藏书家对宋版书也做了比较完整的记录,晚清时形成了著名的四大藏书楼。“天禄琳琅”是故宫的一座大殿,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他有若干藏书印号称“乾隆五玺”,天禄琳琅是其中一颗,乾隆在最喜欢的宋版、元版书上都盖了印记,当时的天禄琳琅“乾隆五玺”印章本印成了书目,加上后来的《天禄琳琅续目》大概有300多种数千册,是自古以来天下宋版书之集大成者。
责任编辑:
- 推荐关键字:古籍善本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指数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