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后突然“发力”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其发展“超速度”曾令业内惊喜。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然而到2005年底,这种“超速度”后遗症逐渐显现,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明显降温。据一位买家自述,他在2003年买入一幅画时价格约5000元/平方尺,后两年曾飙至2万元/平方尺,2006年又降到6000元/平方尺。
“艺术品投资需要专业知识,本来参与群体就小;这两年股市、房市持续火爆,很多艺术品投资资金都分流了。”吴斌告诉记者,3年前市场极端火爆,大家都抢着去做,如今组织一场拍卖会要谨慎很多,“一场大型拍卖会成本相当高昂:五星级酒店场租一天数万元;免费发放印制精美的拍卖图录,制作费数万元;征集拍品、招待客户、宣传巡展又要几十万元……整场下来,花费上百万元一点也不稀奇。”吴斌说,面对高昂的成本,一旦成交额上不去,拍卖行的日子就会比较难过。而面对成交额下滑的事实,省拍卖总行总经理石铭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2004年,南京只有一两家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现在有10多家,激烈的竞争摊薄了单个拍卖行的利润。”
“京沪夹击,南京拍卖略显尴尬”
南京文化氛围浓厚、艺术创作实力雄厚,书画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总体来说,南京艺术品拍卖活跃度在国内排名前列。”多次参加拍卖会的资深藏家赵瑞民表示。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和北京、上海等艺术品投资一线城市相比,南京仍有较大差距。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南京举办艺术品拍卖会不过20场,成交额亿元上下,而北京、上海等地每年成交额上百亿。香港资深古玩经纪人翟建民常年穿梭北京、上海两地,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举办有国际影响力拍卖会的城市,除香港、台湾外,就属北京和上海。
“在京沪夹击下,南京拍卖略显尴尬。全国各地尤其是港台藏家,多选择去京沪而不来南京,南京拍卖仅靠本地藏家难免势单力薄。”石铭说,南京艺术品购买群体一直没有培养起来,拍卖会上倒画的多,画廊老板多,真正有实力的买家少。
“差异化竞争正逐渐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南京众多拍卖公司纷纷调整思路。长风拍卖凭借天地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持,一开始就“棋高一着”,选择在北京注册。“可以想象,在北京取得一席之地后,占领南京市场自然不在话下。”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章义平认为,长风拍卖在香港注册后发展平台更好,对整个南京文化传播和艺术品市场也会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章义平告诉记者,细分市场、拓宽渠道、差异化竞争是眼下拍卖公司首要考虑的,“目前南京拍卖业已呈现出高、中、低档差异化竞争局面。有着良好企业背景的爱涛和老字号十竹斋,坚持精品路线,逐渐成为南京高端拍卖品牌;省拍卖总行在挖掘本地资源上卓有成效,不定期推出本地画家、学生作品,价格不高,既能装饰新居还有保值、增值作用,深受都市新贵喜爱;南京正大拍卖,主推的几场明清家具拍卖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南京嘉士首场‘民间收藏’书画拍卖,也是开拓渠道的一个举措。”章义平说,“民间收藏”拍卖特点是起点低、群众参与性强,虽然短期内没有大手笔拍卖来钱快,但江苏有数十万收藏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果能做出品牌来,相信“民间收藏”拍卖也会取得理想效果。